盛唐輓歌 作品

第316章 勾欄從來扮高雅


                 方重勇帶著安西遠征軍,屯紮於瓜州以北,唐代玉門關外的一個大湖附近。然後在此地清點牲畜與輜重,整頓軍隊,準備乾糧與隨軍攜帶的飲水。

  全軍準備開拔,向北走“瓜州道”,前往伊州(新疆哈密)。

  這裡已經是西域跟河西走廊交界的地方,向西北走,過“五泉眼”即瓜州道上滿是黃沙戈壁中僅存的五處泉水綠洲後,就會遭遇進西域必經之路上的攔路虎:

  延綿百里的莫賀延磧!

  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脈”,而是被西北風沙吹出來的一個個戈壁體質山丘。絕對海拔不高,多石多沙且極度乾旱,沒有泉眼的地方,幾乎寸草不生!

  這些山丘被大風日積月累的吹,不僅一個個筆直聳立如刀削斧鑿,而且其中還有不少被吹出的碩大孔洞。好似科幻電影中的外星地形,在別處難以瞥見。

  穿過莫賀延磧之中某條較為寬闊的山谷,就正式進入西域地界,確切的說,是進入了西域北部,也就是“東天山”以南的廣闊綠洲。

  這裡大唐在西域的大本營!

  換言之,在離開玉門關,到達伊州地界之前,安西遠征軍這將近兩萬人,數萬馬匹與牲畜,將不會得到除了泉水以外的任何補給!全程大概五百里路!

  這條路看似不遠,實則路上各種不起眼又影響大軍行軍的不利因素頗多,甚至晝夜溫差都有四十度以上。白天在泉眼處紮營休息,晚上頂著零下的溫度急行軍,乃是常態。

  每一個水源補給點在什麼時間段到達,路上遇到特殊天氣怎麼處置,方重勇都跟麾下部將商議,吸取各方意見,商量出了一個具體章程。

  集中了各方建議後,方重勇下令從遠征軍中抽調精銳斥候,組建了一支名為“信號旗”的先遣營,總數三百人恰好一個營的兵力。這些人先行探路,比大軍提前一天出發。

  看到便溝壑插上黃旗,衢路插上白旗,山谷插上黑旗,草場插上青色旗幟,本地及周邊無任何水源則插上紅色旗幟,這些旗幟會提示後面跟上的大軍,前方可能出現的地形或者事物,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

  連續見到三個紅旗,則提示大軍繼續往前走有斷水的風險。這些旗幟,將來也作為後勤路線上的專用標識加以區分。

  大軍遠征西域不是一天的事情,甚至一兩年內戰爭結束,都是打得順利的情況。河西作為後勤總後方,補給會源源不斷的輸出大唐在西域的伊州、庭州、西州。

  此行不僅是進軍西域,更是要部署好後勤通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是一首直白陳述景物的詩句啊。”

  玉門關外的大湖岸邊,方重勇將一隻手放在腰間的疾風幻影刀上,一隻手叉腰感慨道。

  此刻營地裡炊煙寥寥,湖中倒映著一輪紅日,波光粼粼閃耀著紅光,如同火燒一般。水鳥在湖面上成群結隊的飛翔嬉戲,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離開這片水草豐美的湖區,就算是一腳踹開了西域的大門。自此遠離中原文明,西域頗大,乃是野性迸發的世界,可不比中原民風了。

  “方節帥,赤水軍安重璋求見,還帶了兩個……”

  方重勇身後傳來何昌期的聲音,似乎是欲言又止。

  “一對雙胞胎美人?”

  方重勇轉過身揶揄道。

  何昌期恍然大悟,猛然點頭道“對對對!末將剛剛就是想說這個,雖然蒙著面紗,戴著帷帽,但看起來真的一模一樣!走路的時候屁股一扭一扭的,腰細得都像是要折斷一樣,那個真的……好騷!”

  他卡了半天,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最後說出兩個非常粗俗的字眼。

  “罷了!”

  方重勇擺了擺手,他就知道安氏的人,不可能沒有動靜。

  畢竟,他那封“舉報信”,是以“明牌”的形式送到涼州,再從涼州送到長安的。既然是公文,那麼沿途的官府,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從驛站那邊抄錄一份。

  這種模式在大唐雖然不多見,卻也絕非是什麼特別操作。有點類似邊境大勝的戰報,從驛站體系走公文的話,沿途都會知道公文的內容是什麼。

  以明牌的形式,把安祿山寫信約定涼州安氏造反的消息公之於眾,哪怕安氏的人心性再沉穩,此刻也按捺不住,要派人去長安向天子請罪!

  方重勇這麼做當然有他的政治考量,只不過沒有必要去跟何昌期去說就是了。

  安重璋會來瓜州不稀奇,方重勇只是沒想到對方會帶來一對雙胞胎姐妹花組合!

  二人在帥帳內相見,剛剛見面,方重勇就握住安重璋的雙手,熱情笑道:“哎呀,是什麼風把安副軍使給吹來了。您來得可太是時候了,要是再晚一天,大軍就開拔去伊州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