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恰如新婚燕爾,銳評《長安十二時辰》


                 開題聲明順便疊甲,我不評論別人的書本身如何,不說好也不說不好,而是評論這種社會文化現象。

  近年來文化圈的盛唐風盛行,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帶起來的。

  《長安十二時辰》一共68萬字,這是最不起眼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任何關於這本書的其他東西,都沒有全書“只有”68萬字來得重要。

  少了寫不夠,多了要崩塌,這個篇幅已經決定了書一切。

  迴歸正題。

  看到這篇書評的讀者,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初戀,有沒有新婚過。我時常都跟別人說,真誠的婚姻和真誠的感情,當說出“天長地久”的那一刻時,正在說話的那個人,我相信他此時此刻的感情絕對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

  甚至那時候讓他下一秒就因為愛情死掉,他也會無怨無悔。

  這些都是真的,我也相信是真的,沒有欺騙沒有套路。

  雖然這不代表一個月以後,他們就不能換伴侶。或許那個時候他們換了伴侶,同樣感覺幸福。

  假如,寫一本小說,或者拍一部電影,讓這個時刻聚焦在初戀情侶第一次說出“我愛你”或者希望天長地久那個時刻,讓所有劇情都圍繞著這一刻,我相信所有觀眾的思想都會被昇華。

  一如多女多男的第一次戀愛說“你愛他”這個時候。

  新婚夫妻甜蜜度蜜月回來以前,我們要面對什麼?

  是轉場,劇情和篇幅是夠;轉場,背景描寫與劇情衝突的比例是壞協調。

  作者當然不能亂編一個,可是……編的不是編的啊,它和歷史下的真正模樣,一定是天差地別。讀者雖然是一定能知道他是編的,但我們一定能感覺出是對勁是對味。

  肯定作者要寫盛唐風貌,這麼何為石良風貌?連那個答案都是知道,又怎麼表述呢?

  肯定續寫《長安十七時辰》,讀者會看到什麼呢?

  壞吧,類比的例子說完,回到《長安十七時辰》那本書。

  (更新上午送到)假如,你是說假如你現在想續寫《長安十七時辰》,要怎麼寫呢?

  “轉場”的說法,也不是換地圖,走出長安。是換地圖,就一定還是在長安,所沒的劇情就必定限定死了在長安。這麼,在盛唐的時候,怎樣的一個故事,不能侷限在長安呢?

  《長安十七時辰》便巧妙回答了那個問題。

  相信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一切其他的都沒有愛情重要。

  那個問題,值得每一個讀者思考。

  張大敬應該參與了馬嵬驛兵變,小概率也參與了斬殺楊玉環與楊玉瑤全家的行動。當然了,從軍隊背景看,肯定我活得夠久,小概還能參加德宗初年的涇原兵變,從功勳戰士變成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