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輓歌 作品

第325章 你竟淪落至此


                 熱!真踏馬熱!

  方重勇帶著三百銀槍孝節軍騎兵,馬不停蹄的從伊州趕往西州,在州府高昌城內稍作休整後,又沿著“銀山道”前往焉耆鎮。

  方重勇發現好像高估了自己對於惡劣天氣的容忍度。不斷吸入灼熱的空氣,讓他感覺身體快被烤熟了,無時無刻不想著喝水,卻又不能頻繁喝水。

  不僅如此,他還必須得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以免汗液蒸發太多導致脫水。

  如果不是為了著急趕路,壓根不必這麼折騰!

  不到西州,不知道極限沙漠氣候有多恐怖!跟西州可以熱死人的天氣比起來,敦煌那邊的沙漠都有點可愛了。

  畢竟,《西遊記》中火焰山的原型就是西州,地上可以煎雞蛋的那種!不熱才怪!

  果然還是草率了啊!

  方重勇在心中把頻繁搞事情的高仙芝罵了個半死!要不是這個比喜歡搞事情,他至於要晝夜兼程在沙漠裡趕路麼?

  然而方重勇一行人還未抵達天山銀山道的時候,就已然人困馬乏,無法繼續前進了。他們不得不在一個叫鸐鵒鎮的地方休整,補充水源。

  鸐鵒鎮坐落在一個幾條小河溝匯聚之地的山丘上,這裡有一個唐軍戍堡。周邊地形非常複雜,山丘林立,還有少量平原和梯田。

  方重勇已經提前得知,根據安西軍中編制,該戍堡應該有四十八名士卒。該鎮的鎮將,要負責管理周邊九座烽火臺,五處固定哨,還有一處麥場。

  除此以外,還要想辦法維持戍堡的日常補給,以及屋舍的修繕保養。

  其管理範圍之大,繁雜事務之多,兵員之少,令方重勇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大唐不當人的時候,那是真不把人當人看。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

  鸐鵒鎮內只有十幾戶人家,沒有修圍牆,都住在戍堡周圍。而這座位於山丘上,離山丘下水源地頗遠的戍堡,長寬大約相等,目測三十米左右,有兩層樓高。

  戍堡外有一米多高的土牆,圍起來的除了戍堡外,還有六七間石頭壘起來的屋舍,似乎是用來囤積糧秣還有養馬的。

  戍堡上也有烽火臺和四座箭樓,堪稱是一個超小型的城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三百銀槍孝節軍牽著馬爬上山丘,看著這座矗立在關鍵要道旁的唐軍戍堡,都有些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座山丘少說也有七八百米高,雖然挨著水源,地形也不陡峭,但上山下山挑水卻是個麻煩事。

  山丘上還開闢了農田種植青稞,四周都沒有水源,需要靠人力從山下挑水上山灌溉。

  平日裡這山丘上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銀槍孝節軍的丘八們面面相覷,不能理解。

  披堅執銳,戰場拼殺的丘八們只是生存狀態很危險,打起仗來朝不保夕而已。

  但他們卻總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或高官厚祿,或馬革裹屍而還。

  而眼前這一幕,才是真正的苦寒之地,才是西域邊軍的常態。

  編制本來就只有四十八人,還有不少人出去巡邏了。值守的鎮將一看有大隊人馬上山,立刻下令關閉院門,派人去烽火臺上隨時準備點火。

  做完這些之後,這位鎮將對著戍堡下面土牆外面的銀槍孝節軍喊話道:“你們是哪一部的唐軍,可有魚符與軍令?來鸐鵒鎮所為何事?”

  “老子是聖人直接管轄的銀槍孝節軍,某身邊這位是西域經略大使,你們還不快把好酒好菜拿出來勞軍!”

  何昌期對著城頭謾罵道。

  “不得無禮!”

  方重勇低聲呵斥了何昌期一句,對城頭喊話道:“某便是朝廷委任的西域經略大使方重勇,路過鸐鵒鎮戍堡,找你們討一點水喝。”

  喝水其實山下就可以解決,不必上山找茬。方重勇來此地,只是想看看西域邊陲唐軍,平日裡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北庭都護府旗下的唐軍,駐紮都非常集中,生活條件也很不錯,並沒有差河西走廊的唐軍多少。可是從這個戍堡開始,就是安西都護府的兵馬了,它便是焉耆鎮的前哨站。

  隨便看一看,就知道安西那邊的生存條件比北庭差了不少。

  很快,土牆上的院門打開,一個身材瘦小的安西軍中年軍官走上前來,非常謙卑的單膝跪下,對方重勇抱拳行禮道:

  “鸐鵒鎮鎮將封常清,拜見方大使!吃食與飲水,末將這便去準備,請方大使與銀槍孝節的各位同袍入戍堡休息。”

  封常清?

  他怎麼混這麼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