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516章 孫雲球

  第三部分便是導線,連接在金屬圓盤的邊沿和軸心之間,導線的作用很明顯,主要用於傳輸產生的感應電流。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電磁感應原理。

  因此,毫無疑問,發電機產生的電流是交流電。

  第一代發電機的工作效率並不好,也很簡陋粗糙。

  但是,和第一代內燃機一樣,法拉第發電機的發明為後來的發電機技術奠定了基礎,並推動了電力工業的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現代發電機已經具備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發電機產生了電,而電的用處很大。

  朱慈烺之所以想要發明電,就是因為現在的大明信息傳遞太麻煩了。

  電報作為近代社會通訊的便捷手段,是朱慈烺能夠想到的,也是有可能在現在的大明實現的最簡單的提升信息傳遞速度的辦法了。

  想用電報,就必須要有電,所以發電機很重要。

  聽到宋應星肯定得回答後,朱慈烺的內心有些激動。

  “詳細說說是什麼情況?”

  “回稟殿下,這個研究員,名為孫雲球,現年十七歲。”

  聽到宋應星的話,朱慈烺努力搜索。

  孫雲球,字文玉,江蘇吳江縣人,生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卒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享年僅34歲。

  明末光學儀器製造家,發明家。

  孫雲球著有專著《鏡史》,製造的各類光學儀器達七十餘種。

  孫雲球被後世譽為“明朝科學巨人”。

  朱慈烺的腦海中搜索到了這個信息。

  只是,這個孫雲球在原來的歷史上不是玩光學的嘛,現在咋轉行玩電學了呢!

  難道也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出現了蝴蝶效應?

  這些都不重要了!

  朱慈烺之前還擔心,電這個玩意在大明這樣一個敬重神明的國度,會是一個禁忌。

  沒想到,是自己想太多。

  “宋院長,帶本宮去見見孫研究員!”

  朱慈烺有些迫不及待了。

  從朱慈烺的態度上,宋應星也可以發現,朱慈烺對於這件事情是很重視的。

  宋應星見朱慈烺如此急切,也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於是立刻應道:“遵命,殿下。孫雲球此刻正在研究所內,臣這就帶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