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制導板磚 作品

第374章 登基前三日


  某個房間內。

  “將軍還是不肯出徵嗎?”

  白起伏地叩首。這句嚴厲的話從面前的人口中說出,在他的心頭重重砸了一下。

  他身邊,妻兒和僕人都跪著不敢抬頭。

  他斗膽直起上身,但還是保持跪姿,也沒有抬頭看那個人。

  他的王,秦昭襄王竟然主動登門。就在不久前,秦王的重臣范雎也曾拜訪過白起。

  說范雎可能有人不知道是誰。但如果說他是“遠交近攻”這一策略的提出者,想必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這可是當時秦國對抗六國最為基本的方略。

  然而,白起對范雎全無好感。上次范雎登門,他用很難聽的話把對方罵了一通。

  就是這個傢伙,在長平之戰後擔心白起功高,威脅自己的地位,再加上趙國使人賄賂。一系列事情讓秦王做出了收兵的錯誤判斷。

  數月過去,秦王意識到事情不對,又想命令白起再度伐趙。

  但無論他說幾次,白起的回答都一樣。

  “恕臣不能奉命。”

  秦王的憤怒變成了巨大的疑惑。

  “三十多年,將軍用兵如神,屢立戰功。當年伊闕之戰,將軍兵力不足韓魏一半,卻能大勝而歸。如今我軍兵力遠勝於趙,又有什麼可擔心的?”

  白起平靜地說。

  “若是毫無擔心,大王也不會到臣家中來吧?”

  “不要得意忘形!”秦王吼出了不顧身份的音量,“寡人不在意你的頂撞,給你立功揚名的機會!你該懂得珍惜!”

  “臣不敢頂撞大王。只是,臣用兵並不神秘,無非是知天時,順地利,促人和罷了。”

  白起終於抬起頭來,目光誠懇。

  “但如今,大王連年用武,諸侯怨秦已久,呈合縱之勢,我軍不佔天時。趙國養精蓄銳,堅壁清野,只守城池,我軍不佔地利。征戰不止,國庫空虛,民力匱乏,我軍亦不佔人和。如此境況,大王仍堅持攻趙。臣只見其害,未睹其利。”

  “這些寡人知道。但趙人恨秦久矣,若不趁早滅之,只恐秦地難保!寡人亦知此戰不會順利,但想辦法讓它順利,不正是將軍該做的事嗎?”

  見白起沒有答話,秦王喘了口氣,表情緩和了些。

  “寡人向將軍保證。只要將軍出征,無論怎樣,絕不會怪罪將軍。現在趙人聯合韓魏齊共拒寡人,將軍難道忍心拋下寡人不管嗎?”

  聽了這話,白起的頭又低下去。

  “大王恕罪。臣的回答,不變。”

  “白起!”

  “臣知道,即使臣戰敗而歸,大王也不會降罪於臣。若是抗命,則難免一死。”

  “那你為何還要執拗!?”

  “因為臣更知道,這不是大王該走的正道,更不是秦該走的正道!秦人需要休養生息,固守疆土,應對諸侯發難,才是上策!臣命不足惜,但破國不可復完,死卒不可復生。平定天下絕非一朝一夕,還望大王明察!”

  說罷,白起再度伏下身去。

  只要能讓秦王回頭,哪怕自己背上抗命之罪而死,也是死得其所。

  但是,白起沒有聽到秦王的回答,只有腳步聲在耳邊遠去。

  這是他最後一次見到自己的王。數日後,他被罷免了將軍之位。

  接下來的三個月,秦軍與趙軍的交戰前線,不斷傳回秦軍失利的消息。

  秦王遷怒白起,將他放逐。年過半百的他拖著病軀,帶著家眷僕從艱難地上路。

  行至杜郵之地時,有王的使者匆匆趕來追上了他。大家還以為是秦王回心轉意,面有喜色。

  只有白起臉色凝重地迎接了使者。

  然後在眾人無比驚愕的目光中,接過使者送來的東西。

  一柄秦王的佩劍。意義不言自明。

  白起只能苦笑,仰天長嘆。

  “這就是我的天命了嗎……”

  他遣散家眷僕從,孤身走入一間草房。

  面向咸陽的方向。

  平靜,又帶著遺憾。

  …………

  ……

  公元前257年11月,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

  *****

  “將軍?”

  一句平常的問候,在白起耳邊響起,讓他睜開眼睛。

  他本打算躺床上小憩一會兒,不想卻睡熟了。

  叫醒他的,是雲中君。

  看到白起捂著額頭起身,面色疲倦乃至有點憔悴。方士大概明白是什麼情況了。

  “將軍是夢到往事了嗎?”

  白起用力眨眼。望窗外,天已經黑了。

  “是啊。從者居然會做夢,還是個讓我不舒服的夢。”

  “呵呵呵,想必是將軍久違地上了一次戰場,把靈基深處的記憶喚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