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13章 絕對正確的選擇

 列國的貴族為什麼要將“雅言”設為本家族子弟的必修課?不就是因為方便進行溝通嘛。

 諸夏現在有許許多多的諸侯國,哪怕是生活在同一個諸侯國內部,互相之間的距離超過十里,說不定就是使用兩種不同的語言,風俗恐怕也很難相同。因此也就有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這句俗話。

 樓令費了很大的勁,慢慢來統計一百一十個奴隸到底是個什麼成份。

 首先,九十個奴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農夫,有沒有掌握其它技能另說。

 然後,二十個隸裡面,專精會照顧牲口的人佔了八個,有五個木匠,三個泥瓦匠和四個掌握冶煉技術的匠人。

 “一百一十人,男的八十,女的三十,男女比例差別很大啊?”

 “其中有五十四個有服役的經歷,甚至有四個人識字。這批人要特別關注,看看合不合適吸納成為家族的武士。”

 “有一點很要命!哪怕村裡是有足夠的儲備糧食,智罃也讓人送來五千斤,村裡本來有一百二十多人,再加上新到的一百一十人,每日消耗的糧食增多,遇到特殊的狀況,有抗風險性嗎?”

 因為現在不是頓頓有葷腥的關係,一頓會吃大量植物類的糧食。

 拿樓令自己為例子,吃豆飯能吃上至少三斤,其餘成年人要是放開了吃,食量絕對會更恐怖。

 當然了,不是春播或夏收、夏補種、秋收的時節,根本不存在每頓吃到飽的條件。

 例如,樓令平時一頓朝食也就吃兩斤,晚食估計是一斤多,鍛鍊時期則是吃得更多一些。

 同時,女性吃糧的數量比男性少一半。

 那麼,村裡本來的儲備糧約是十六萬六千多斤,加上新到的五千斤,合起來肯定不足十七萬兩千斤。

 整個村子的男性一百五十三,女性八十二。其中未成年的男孩二十七,未成年的女孩十九。以最低消耗的數量來判斷,整個村子每天消耗掉的糧食一定超過八百斤,十七萬一千多斤糧食其實還夠吃七個多月。

 “再有半個多月就要秋收了……”

 樓令拿著在地上畫畫寫寫,計算以村子的田畝數量,以往年的產出重量,能夠出產多少。

 當前的一畝田地,長寬都是三百米左右。

 一畝田種粟的話,產出約有現代的兩百斤。

 村裡開墾出來的農田約是兩千四百畝,正常收成應該有個四十八萬斤的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