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來啊,搞事情

 從古至今,成為英雄的前置條件都是跟生命有關,要麼是消滅了很多敵人,不然就是救過自己人。

 救人能夠成為英雄是到了現代之後。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多數英雄手上沾滿鮮血,殺的當然敵人。

 樓令已經“當”了六年多的晉人,哪可能不瞭解晉人的三觀?

 晉人為了謀求霸業奮鬥了幾代人,得出一個結論:誰在列國被罵得越兇,那他一定是名英雄。

 道理挺簡單,晉國想要稱霸就需要對列國吸血,要不然僅僅依靠晉人自己更多與收穫,晉地那種環境講實話就是沒有稱霸的基礎。

 因為晉地的地理環境,想要過上好日子註定要在外掠奪,進而也就讓晉人產生了一種觀念:誰討厭俺,那一定是他被剝削得心疼了。

 所以,樓令真的不怕捱罵,甚至覺得現階段捱罵是一種很難得的資歷。

 晉國和魯國都是屬於多山的地形,尤其魯國可是有“五嶽”的存在。

 魯國要不是因為有一大片山地橫在東部疆域,他們早就要被齊國吃幹抹淨,哪有能力維持國祚。

 齊國則是屬於多平原的一個諸侯國,尤其是北部與西部。

 樓令一路走過來,發現一個現象:“齊國栽種的桑麻比農作物更多啊?”

 有那麼一條水系貫穿整個齊國,它的名字叫濟水。

 這一條濟水也將齊國一分為二,現如今的濟水以北受到大河改道的影響幾乎沒有人煙,南岸卻是一座座密集的城池與村落。

 “家主,自桓公伊始,齊國便是紡織大國。”敖是楚人,對齊國的印象無法不深刻。

 在齊桓公時代,楚國屢屢遭遇齊國的經濟戰打擊,一度還造成了國家破產,以及全國農耕遭受重創。

 對於楚國來說,萬幸的是齊國在齊桓公死後發生了“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歷史事件。

 那是在齊桓公薨逝之後,他五個兒子爭王位。

 齊桓公停了屍於他的寢宮床榻之上,還沒有入殮,五個兒子並沒有充分的為他們的父親發喪以及辦理後事。

 五個兒子就為了爭奪君位,都率領自己的部隊和大臣相互攻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