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所謂君子治國

 樓令卻是故意使用那種術語。

 這個就跟現代很多醫生開藥方,字寫得普通人看不懂那般,玩的就是一種保密措施。

 講真話,樓令沒有達到“我為人人”的境界,他還是先顧著自己的“小家”為上,什麼時候社會環境講究無私奉獻,再來聊一聊怎麼顧及“大家”這個話題。

 衛軍那邊也有收穫,只不過對比晉軍顯得很少,正應了孫林父事先的認知,他們這一趟出征連回本都辦不到。

 這個很正常。

 晉國收那麼多小弟,不是簡單的為了收取他們的上貢,更不是完全出於好心想要進行保護,有削弱那些國家的國力用意在內。

 聯軍在出了齊國的地界之後各走各路,晉軍拐向去了魯國,衛軍自然就是班師回國。

 “中軍將要去責備魯國?”樓令怎麼感覺郤克有些太強硬了呢?

 晉軍挺進“臨淄”期間,郤克派人去通知魯國出兵,其實也不是讓魯軍到“臨淄”進行支援,希望魯國能出兵奪回“艾陵”這個失地。

 郤克當然希望魯國能夠牽制齊國的兵力,只是拿回“艾陵”對魯國一樣重要,算是各取所需而已。

 結果,一來魯國沒有給郤克回覆要不要出兵,二來是魯國並沒有出兵,簡直就是視郤克為無物。

 因為那樣子,郤克無論是覺得自己受到冒犯,又或是為了晉國考慮,必然是要去“曲阜”對魯國君臣進行問責的。

 大軍花了六天來到“曲阜”城外。

 晉軍的到來根本沒有讓魯人心慌,普通人該幹嘛仍舊幹嘛,甚至會有一家之主過來問詢要不要購買補給。

 “一路走過來,魯國看著……比較荒涼啊?”樓令真的就是這種印象。

 倒不是沿途難得看到城池或村莊,講實話就是城池或村莊挺多的。

 問題出在什麼上面?樓令只看到好多農田處在荒著長草的狀態。

 如果是休耕養地,那也只是留出一半的農田,不可能是大片大片都出現荒地。

 所以了,魯國近來除了戰敗之外,一定是出了什麼壞的大事。

 “魯國兩年前修整‘井田’制度,顯然是方式不正確。”旬庚給出了答案。

 什麼玩意來著?

 井田制很早就有了,貴族交稅其實就是用井田制來作為標準,也就是農田整成“九宮格”的模樣,交稅就交“九宮格”中間那一塊,大略就是九稅一。

 只不過,隨著時間一再流逝,到春秋中期時間段,井田制已經有崩壞的趨勢。

 原因是大片地勢平坦的區域基本被利用起來,沒有利用的地方屬於產出一般或不好,要麼就是缺乏水源用於農業灌溉。

 在那種情況下,這裡開墾一塊農田,那邊再開墾另一塊農田,不是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嗎?

 只是農田分佈錯亂而已,井田制卻是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更明白一些的來說,其實就是人為地搗亂或是破壞,不再那麼民風淳樸了。

 魯國重整井田制,主要是魯國的國君認為能夠收上來的稅嚴重減少,讓三桓負責重新調查公田與私田,搞出來的一系列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