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203章 一朝有權便使用

 一名名軍官或是士兵走過由用荊棘柴草搭起來的一堵木門,它叫“棘門”,意義與現代的凱旋門一致。

 走過這一道“棘門”之後,官兵也就解除服役狀態,意味著他們可以得到解散了。

 只不過,走完“棘門”的大部分官兵都不會馬上踏上歸鄉旅途,他們會選擇進入“新絳”單純地遊玩又或是購買想要的商品。

 “士”級別以上的大夫,他們再一次聚攏到宮城之內。

 “這可真多啊……”樓令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有大夫爵的人聚到一塊。

 數一數的話,數量不會低於兩百名有大夫爵的人,一個個就是來等著拿到國君的回賜。

 有這種數量的大夫,其實並不會令人感到驚訝。

 畢竟,軍隊中只有“下大夫”才能擔任“旅帥”的職位,一個“師”就有二十五名“下大夫”,一個軍團則是有一百二十五名擁有大夫爵的貴族。

 所以了,樓令一直以來的認知很清醒,從不覺得自己成為一名“下大夫”就能夠變得有多麼特別。

 在列國真正特別的是擁有“上大夫”爵位的人,他們一般又被稱呼為“卿大夫”。

 晉國的卿大夫數量其實不多,很早之前只有六名卿大夫,後來晉君獳進行改革增加到八名卿大夫,甚至特別設置了一個“軍大夫”的爵位。

 現在,晉國有十六名卿大夫與位比卿大夫的大權貴,每一個卿位都直接與軍團主將或軍佐掛鉤。

 不管是正兒八經的卿大夫,或是準卿大夫的身份,一下子增加到十六人,講實話不是減弱了國君的權重,相反是卿大夫的權威被減弱了。

 晉國有十六個卿位,其餘列國更多,像是國家實力不怎麼樣的衛國,他們的卿大夫可是有幾十個之多。

 問題是什麼?衛國即便是有再多的卿大夫,他們其實也只是“上大夫”而已,並未掌握太過特殊的權力,不是像晉國那種成為卿大夫就成為某支軍團固定的主將或是軍佐。

 樓令看著遠處幾位卿大夫正在與晉君獳說著什麼,心裡想道:“國君設立新軍有因為缺乏兵力恢復霸權的因素,更多是想分散或削減卿大夫的特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