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一幫難伺候的

 很久之前,由於齊國是天下霸主的關係,他們的主要對手肯定是挑戰周王室的楚國。

 到齊國因為一再內亂而失去霸權之後,晉國在那個階段崛起,只是晉國也有過內亂,一度才讓西疆邊陲的秦國能夠逞兇。

 等晉文公繼位,晉國以非常快的速度恢復元氣,先是挫敗了秦國的東出野望,隨後又一再征戰鎮壓了中原諸侯,慢慢晉國也就成為中原霸主了。

 正由於齊國是因為內亂而失去霸權,他們肯定覺得任何誰的崛起都是一種乘虛而入,怎麼可能輕易接受失去霸權的事實?

 所以了,齊國內亂停止之後,發現曾經不起眼的晉國竟然成為了中原霸主,甚至晉國跟楚國在爭奪天下霸主的寶座,第一個想法就是晉國在找死。

 齊國想將晉國重新打壓下去?兩國勢力範圍並不接壤,再加上大河改道帶來的環境變化,齊國西進必然要經過魯國。

 魯國與齊國的恩怨古已有之,只是沒有到了互相視對方為死敵的程度,到齊國一再西進,著實讓魯國感到了強烈的威脅,雙方也就越打越兇了。

 齊國可是立志要奪回天下霸主寶座的國家,以前或以後壓根不可能將腐朽的魯國放在眼裡。他們想要西進也避不開魯國,衝突加劇的同時,戰爭的規模也是愈來愈大。

 而隨著齊國與魯國的參戰部隊規模一再增加的關係,兩邊肯定會進入資源緊張的困境之中,不免是要向周邊的鄰居下手了。

 可能是因為當過天下霸主的關係,齊國與魯國爭雄階段,齊國的“氣量”可是要比魯國大不少,一度四面不斷出擊,不是將周邊諸侯逼得舉國遷徙,便是徹底將某些國家得罪死。

 結果是什麼?齊國並沒有真正威脅到晉國,反倒是把自己的國際環境弄得異常糟糕。

 這個結果也說明了一點,齊桓公之後的齊國真沒有湧現出色的政治家,到了連基本形勢都看不懂的階段。

 因此,齊國或許會對晉國造成麻煩,可是晉國並不認為四處樹敵的齊國會對自己造成實際威脅。

 欒書就結合齊國所面臨的情況,制定出了針對齊國的方針,既是:扶持齊國周邊的國家,不斷給齊國找麻煩。

 “令回來了?”欒書有派人在關注。

 高疆稟告道:“令大夫醉酒而歸。”

 “那看來,咱們這位令大夫收穫不小啊。”欒書看上去笑吟吟,眼眸卻是有些冰冷。

 公族出身的欒書怎麼可能不知道“公族後裔”的含金量呢?

 這麼說吧?是不是諸侯的後裔,又是哪一位諸侯的後裔,起碼在春秋時代是能夠決定其頭上天花板的。

 拿晉國的趙氏來說事,以前是秦國那一支在往晉國趙氏靠,後面秦國這一支立國,變成晉國趙氏靦著臉在往秦國公室同祖宗的關係上靠了。

 晉國趙氏與秦國公室認真算起來是同一位祖宗沒有錯,但是晉國趙氏的祖宗卻是秦國公室之祖的兄弟。

 以“祖”來算的話,應該是某人立下什麼偉業,或是某人打拼出何等事業,才有資格來“成宗做祖”。

 那麼就是,晉國趙氏與秦國公室嚴格算起來並不是同一名“祖”,只是那一位“祖”有著共同的父親,導致晉國趙氏說自己跟秦國公室是同一位祖宗,外人看來多少有點強行附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