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325章 要明白優劣勢啊!

 “父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歸附?”樓小白大致上有點想法,只是無法理解。

 這是樓小白成長在晉國,不理解作為弱者一方的悲哀。

 同時,樓小白的成長階段正是樓氏崛起之後,很難明白朝不保夕到底是何等模樣。

 樓令笑著說道:“他們平時的生存無法得到保障,我們願意進行庇護,肯教導他們農耕與其它技術,多數希望過得更好的人,怎麼不願意得到我們的接納呢?”

 “我們並不會禁止他們繼續祭奠自己的祖先,祭拜信仰的神靈。他們接受我們的庇護,進行交稅與服兵役、徭役。這個融合的過程很公平。”樓令有些道理必須教給樓小白。

 樓令又接著說道:“小白,你要記住一點,擴張不一定要使用武力。我們先進的文明便是一種擴張的利器,要善加利用武力之外的優勢。”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太多反面的例子,大多數單純以武力去進行擴張的文明,他們的強盛只是曇花一現。

 在歷史長河之中,擴張又便於進行吞併的文明,無一例外都是有著自己的各種文化底蘊,例如古埃及、古羅馬、古波斯、古希臘、古中國在擴張道路上就是比較成功的文明。

 沒有巴比倫、古印度、亞敘等一些文明什麼事嗎?他們或許有自己的文明,只是擴張過程中出現太多的反面教材,甚至都不算真正崛起過。

 其中的印度,一直到近現代才被英國“捏”成一個國度,即便是形式上統屬一個政權統治之下,內部歷來也是各種亂七八糟,到二十一世紀都未能夠達到疆域與思想的一統。

 至於其它更多曇花一現的文明,別說是成為廣範圍霸主,哪怕是當區域霸主也不超過兩三百年的時間,不提也罷了。

 歷史長河中多的是一時崛起,歷經鼎盛馬上衰弱,就此再也爬不起來的國家。

 能夠從遠古建立文明,再一傳承就是兩千年以上,在小破球這樣的文明一隻手都數不完。

 樓令決定找時間好好跟樓小白聊一下什麼叫做文明,甭管某些國度出現了沒有,好的壞的都拿出來當例子說一說。

 真的要講?樓令認為只講華夏文明基本上也就夠了,裡面什麼例子都能夠找到。

 到目前,文明的概念已經出現,在中原這邊叫“華夷之辯”。

 曾經的周公旦以及管夷吾,兩位聖人闡述過“華夷之辯”,他們的理念很鮮明:非我即敵!

 樓令有找過周公旦和管夷吾的著作。

 周公旦的著作並不難得到。

 在樓令找來周公旦的著作之後,進行閱讀發現有許多地方看不懂,看得懂的部分已經有大量過時。

 這也算正常情況了。

 畢竟,樓令是帶著思想魂穿而來,很多觀念屬於現代,哪怕是重新進行了學習,該無法接受的理念還是接受不能。

 至於管夷吾的著作?樓令花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收集,僅僅是收集到一些零散的片段。

 如果歷史進程沒有被改變,管夷吾的《管子》要到田氏(陳氏)代齊的很久之後,齊稷下學宮出現才被拿出來了。

 一個文明是什麼?其實就是由眾多的文化來構成,再塑造起其思想與三觀。

 “支撐華夏文明一直延續下去的便是那些著作。”

 “春秋戰國階段的思想大爆發便是其關鍵節點,隨後的第二個關鍵節點是始皇帝武力一統,第三個關鍵節點是漢武帝時期的思想大一統。”

 “哪怕我知道那些,沒有相關的社會背景,其實很難去提前實現啊!”

 樓令突然間很惆悵。

 那是知道了“過程”與“結果”,然後發現沒有那個能力去實現。

 有兩句話傳得很廣,一個是“時勢造英雄”,另一個是“英雄造時勢”。

 絕大多數是“時勢造英雄”,也就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人從中發展起來。例如劉邦、楊堅、李淵、趙匡胤等幾位。

 另一個“英雄造時勢”嘛,製造出“時勢”的人一般是“反派”或成為某人的墊腳石,搞出一個亂糟糟的局面,只是壓根就成為不了最終勝利者,或是享受改革果實,承擔的就是為王前驅的命運。比如趙高、陳勝、吳廣、袁紹、袁術、王莽等那些人。

 在太原盆地的軍事行動上面,樓令並沒有親自參與拼殺或到第一線指揮作戰,他需要承擔的是“帥”的角色,並非是做“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