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333章 突然間到這地步了

 那不是樓令緊不緊俏的問題,有太多複雜的關係牽扯著,比重方面主要還是能夠跟郤氏、旬氏、範氏進行良好溝通。

 另外一個層面,哪怕樓令不是卿大夫,僅僅強橫的武力,再加上十來年能夠將家族發展成那般模樣,誰不高看一眼呢?

 在發展家族的速度上面,當代人所知道的情報中,真的沒有比樓令發展樓氏更快的家族了。

 那些不明所以的人,他們認定就是旬氏、範氏……,或許還要加上郤氏,也就是樓氏得到了三個卿位家族的傾力支持,導致樓令那麼快速將家族發展起來。

 要說樓氏沒有得到旬氏、範氏和郤氏的支持,說法肯定不對。

 僅僅郤氏、旬氏和範氏在那裡,他們什麼事情都不做,互相之間與樓氏存在關係或交情,相對樓氏做點什麼的家族必定存在忌憚,不是能夠減少樓氏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了嗎?

 可要是說旬氏、範氏或郤氏給了樓氏多少資源,那可真的就是除了阿嬌帶來一批嫁妝之外,三個卿位家族並沒有無償贈送人口或物資給樓氏,乃至於樓令給了娃姒可觀的嫁妝。

 出嫁嘛,帶去的嫁妝還是自己的,可不是變成了夫家的。

 嫁妝變成夫家要到南宋末期,還是有不要臉的讀書人要吞掉妻子的嫁妝,鬧到官府那邊去,最後打官司是官府將嫁妝判給了身為“自己人”的讀書人那個丈夫。

 有了上面那個例子,南宋只要是涉及到嫁妝糾紛,不就有相關的判決案例了嗎?官府遭遇到類似案情也就那麼判,變成了“案例”的慣性了。

 到更後面?有了南宋的眾多案例擺在前面,也就變成“永例”了。

 很多的事情,它一開始是這樣,後面因為某個事件變成那樣,誰掌握更高的話語權,將事情給坐實就變成了規則的一部分。

 到目前為止,樓令都沒有將阿嬌的嫁妝,包括阿嬌自己的食邑當成自己可動用資源的一部分。

 阿嬌的財產不屬於樓令,未來則是會屬於樓小白。這就是當代規則的一部分,也是子嗣繼承法之一了。

 “家主,公子派人前來邀請前往狩獵。”

 “來人是誰?”

 “他自稱稟然。”

 “推掉。”

 之前,樓令已經明確告知公子壽曼,沒有多餘的閒暇進行狩獵。

 看起來公子壽曼邀請樓令一塊前往狩獵的意願也不大,要不然自己過來親自邀請不至於,該被派來的人應該是寺人。

 林姒抿了抿嘴,說道:“五日後,您要與韓氏之主外出狩獵,這……”

 公子壽曼邀請給拒絕掉。

 輪到下軍將韓厥邀請卻前往?

 樓令知道林姒想表達的意思,說道:“利大於弊。”

 一個不成熟的儲君,還是一個無法接受正確意見的儲君,有人奉承就各種樂,沒有發現那些人已經帶來危害。

 要是腦子不糊塗,公子壽曼應該知道在郤氏與胥氏之間怎麼選,做出選擇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公子壽曼是怎麼選的?他選了能夠奉承自己的胥童,無視了郤氏的實力與影響力,像是沒有想過一旦郤氏對自己厭惡將產生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