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384章 懂不懂什麼叫時代特色

 以樓令現在的身份地位,要是再出現戰利品被侵奪的事情,只能說是他的性格問題了。

 因此,樓氏真的要發!

 樓令以最大的熱情來統計戰俘數量和戰利品的種類、數目,花了三天才將數據大概確認下來。

 有那個“大概”的原因是,每天都有傷重的戰俘在死去,戰利品種類太過於混雜了。

 “這一戰,一共俘虜敵軍三萬兩千,各類戰利品數量之龐大超乎意料!”

 由於職銜的關係,樓令無法得知己方的傷亡情況,只能是進行猜測。

 這一戰,晉軍的傷亡應該是有個萬兒八千的樣子?其中與白翟交戰付出的傷亡反而最大。

 什麼原因致使晉軍在與白翟的交戰反而付出最大的傷亡呢?僅僅是胥童先跑導致的傷亡就有三四千,別說還有其他國君寵臣的騷操作,以及其餘統兵將校失誤造成的傷亡了。

 晉軍與秦軍的交戰又分為兩個局部戰場。

 樓令參與了主戰場的作戰,戰後又能夠就近收集信息,數據自然是會更靠譜一些。

 “三萬兩千啊?這個數字有點誇張!”樓令有儘量在找史書看,知道歷史上一戰俘虜三萬以上敵軍的例子並不多。

 樓令笑著對樓見說道:“這一戰,我們能夠分到六千四百左右的俘虜。”

 那並不是全部俘虜的二成數據。

 迫使秦軍投降的二成是四千左右的份額。

 樓令也參與了對白翟的作戰,前後俘虜了四千多白翟人,能夠分得其中的六成。

 帳內的眾人臉色呆滯了。

 那可是六千多人,好多中等家族都未必有這樣的總人口數量。

 不要忘記一點,樓令是晉國目前的中軍尉,哪怕不全部優先給自家挑質量最好的俘虜,挑上個七八成質量好的俘虜,沒人能夠過多的苛責。

 畢竟,有權就用屬於當代的正常操作。有權而不去使用,反倒要被說是個傻子。

 秦軍主力投降,戰爭卻是並未結束。

 趙旃和郤至還在率軍追殺被趕跑的那一支秦軍偏師。

 反倒是變成韓厥與智罃在圍剿逃散的白翟各部落。

 當然了,樓令在得知他們這一支主力即將退回晉國之後,明白對於多數人來講,戰爭已經結束了。

 他們退回國內屬於正常操作,原因是俘虜和戰利品太多,一來是俘虜也要吃喝,再來就是想要落袋為安。

 因為取得大勝的關係,每一個人日常都是喜笑顏開。

 對於樓令而言,行走在路上,每一個人看到他都行禮,似乎跟往常也沒有什麼不同。

 “要說什麼不一樣,他們對我更尊重了。”樓令還是能夠分辨出行禮對象帶著什麼情緒的。

 晉人對於能夠帶來勝利的將領一直很尊重,要是這一位將領能夠一直勝利下去,哪怕一時半會沒有給他們的家族增加人口或資源,一樣會被尊重下去。

 那是晉人知道國家強大意味著什麼,明白只要國家持續保持強大,方方面面都能夠受益。

 當然,那得是高層不增稅,另外就是別動不動就徵發徭役。

 很現實的事情,國家強大之後,人們生活質量沒有上去,反倒是各種負擔增加,人們為什麼要為國家的強大感到喜悅呢?

 決戰後的第六天,晉軍開始撤軍。

 隊伍之中的車輛多到排成了一條從頭看不到尾的長龍,彙集起來的戰俘跟晉軍數量差不多。

 “大豐收啊!”樓令不禁感慨,心裡又想道:“西歐、中歐與北歐各勢力是因為本身條件不好,搶了幾次,認知到搶比自己辛苦勞作來錢快,才演化成為強盜文明的?”

 比如所謂的大航海時代,背景就是歐羅巴各國的內部矛盾激增,外加產出不足以支撐人口消耗,一批又一批人不得不上船踏上未知旅途。

 歐羅巴屢次大批向外進行人口遷徙,沒有例外都是以窮困潦倒的人居多,甚至要將囚犯一批一批用船送出去,生活過得去的那些人則是選擇留下。

 所以了,到了現代之後,歐羅巴本土的人仍舊有兩種根深蒂固的認知:第一種,大洋洲盡是罪犯的後代;第二種,北美則是鄉巴佬和罪犯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