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父子同上陣

 主部件與其餘零件,構成了能夠保護人體的甲冑,部件越多的話,重量必定越重。

 樓令這一整套甲冑,它的重量多達六十餘斤,講實話就是超標了。

 當然了,重量對樓令來說不是什麼障礙,穿上不能太阻礙靈活度才是必備的要求。這個也就需要在各種部件下更多的功夫,其中不免牽扯到人體學。

 著甲完畢的樓令活動了一下,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在旁人的幫助下進行調整。

 那麼,樓氏有在大肆製作甲冑了嗎?答案是大量算不上,成品的鐵甲則是有了近百套,只是精良程度上必然與樓令、樓小白所穿的甲冑存在差距。

 是的,樓小白也有一整套鐵甲,他來到戰場之後,出營必定披甲,只不過是外面又套了一層披風作為掩飾。

 披風這種佩飾在諸夏早就出現,從始至終都是為了達到擋箭的效果,並不是拿來當作耍帥用的。

 今天,樓令會與樓小白同乘而戰。

 樓小白將擔負樓令的車右。

 所以了,樓令走出營帳,外面的樓小白已經等待多時了。

 “將主!”樓小白以軍職來進行稱呼。

 樓令走近了親自幫樓小白檢查甲冑穿得好不好,一陣檢查完畢之後,拍了拍樓小白的肩膀,說道:“別緊張。”

 這算是樓小白第一次上陣嗎?以參與國戰的形式,還真的是他第一次上陣。

 先後登車之後,樓小白說道:“父親十四歲納賦,各個家族損失慘重,我家在事後增加幾百人口,物資亦是眾多。”

 樓令聽得樂了,說道:“要被你舅舅聽到,一定會揍你。”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也就是晉軍在大河邊上與楚軍打得那一場“邲之戰”的戰役。

 當時,樓令剛剛魂穿過來,對春秋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眷念,甚至想著死了能不能回去,可謂是莽得很。

 那一場“邲之戰”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中起到最大影響的人莫過於智罃了。

 因為樓令對歷史的干預,使得智罃並未被楚軍俘虜。

 那樣一來,智罃自然不用再楚國蹉跎人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比歷史上更早獲得旬氏的重用,也提早在晉國獲得了卿位。

 當然了,少了被俘的經歷,一定會對智罃有所影響。

 至於影響是好是壞,反正智罃一定不想有被俘的經歷。

 只是經歷。

 不是汙點。

 春秋時期有過被俘經歷的貴族很多,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一旦多了,貴族階層自然也就不當作汙點。要是極少人才有那種經歷,一定就是汙點沒有錯。

 父子齊出動的樓令與樓小白來到營寨之外,樓氏的部隊早就整裝待發。

 更早之前,身負任務的列國各部已經出發。

 樓令環顧四周,前方的天空瀰漫著煙塵。

 那是大軍交戰,太多人踩踏地面,風稍微大一些,導致的塵土飛揚。

 所以,事實是什麼?統帥即便是在前線,親自參與戰鬥的話,目所能及也就那麼一片區域;待在交戰場地之外的高處,看去是塵土飛揚的情況,看不清兩軍交戰的態勢,能做得就是對敵軍餘部的動向掌握。

 樓氏參與西征的部隊有四個“旅”的規模。

 今次,樓令並未四個“旅”齊出,出動三個“旅”的部隊,剩下的那個“旅”安排在營寨作為戍衛部隊。

 現如今的晉軍,一個“旅”便是一千五百名戰兵。

 樓氏作為一個新晉崛起的家族,只是經營不到二十年,能夠拉出四個“旅”的兵力,講實話就是很可觀了。

 這四個“旅”六千戰兵,自然多數是“羨”的身份,披甲人員方面,包括身披布甲、竹甲、木甲、披甲、金屬甲,著甲的人只有三百不到,其中緊緊跟隨樓令所在戰車的七十五名士兵全員身披鐵甲。

 這些士兵的甲冑為扎甲款式,相對於樓令與樓小白的甲冑精良程度來說,很現實的情況是他們身上的扎甲只能說合格。

 奇怪嗎?不奇怪!

 拿護肩這種甲冑的部件來說,製作難度其實比身甲要高,別說是更有技術含量的頭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