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開始有大動作

 簡單來說就是,甲冑的外圍是甲片,它內部還有一層皮革或其它材料,兩者一定會預留空隙,絕不是直接與身體貼合。

 在沒有“科學”的時代,相關設計師就搞懂了相關的知識,明白甲冑一旦與身體緊密貼合就失去緩衝。

 所以,甲冑的皮革部分也不是直接貼合身體,其實是其它位置與身體掛鉤,等於絕大部分軀幹與甲冑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

 那也是一個人能夠穿多重甲冑的前提。

 這樣一來,正常胸圍之下,真的不用在女式甲冑的胸前有兩個凸起,原因當然是甲冑內部的預留空間完全能夠“藏”好胸脯。

 關於這一點,很多考究的影視作品,例如《聖女貞德》這一部,貞德所穿的甲冑就沒有“多餘”的設計。

 樓小白不是忘記甲冑要有預留空間的設計,他就是不明白為什麼要留出那麼多的空間。

 “你看一看皮帶扣。”樓令給出了提示。

 皮帶扣這一玩意早就在諸夏出現,相關的證據出現在殷墟以及一些姬周王侯的出土文物之中。

 至於後面為什麼一直是“系”的方式?反正史學家沒有給出絕對的答案。

 樓氏的皮帶扣跟傳統設計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歷經兩千多年的陶冶,會顯得更加的科學。

 甲冑這玩意,它除非是定製款的話,尺寸基本上就講一個大概。

 所謂的定製款就是私人訂製,也就是打造之前量好了一個人的身材,由它去適應人。

 非私人訂製的甲冑,它能夠理解為粗略定下一種尺寸,該是由人來適應它。

 樓小白得到提醒關注皮帶扣,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說道:“咱們家要訓練重步兵?!”

 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的樓氏,一直以來是跟著大眾走傳統路線。

 當前的傳統是什麼?基礎兵種是戈兵,只從戈杆長短來做細微的區別。

 例如戰車兵手持的戈是長戈,戈杆長度約三米,乃至於更長;徒步戈兵的戈杆有八十釐米到一米四的兩種款式。

 在目前,兵器的種類其實並不少,近戰有槍、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遠程只有弓這一種,只是弓又有許多細微的類別,以多少張力劃分。

 只是,歷史進程走到春秋中期,列國開始搞“集中化”的操作,不管是步戰兵還是戰車兵,普通士兵的近戰兵器基本是戈,只有少量的矛兵、盾兵和殳兵。

 以前是樓令沒有那個資本去搞特殊兵種。

 現在嘛?樓氏的積累已經足夠,可以讓樓令來建設特色兵種了。

 “可是,魏氏不是……”樓小白說到這裡停下來。

 晉國有一個家族一直在探索重步兵的路線,這個家族便是魏氏。他們卻是還在探索階段,沒有拿得出手的成品。

 “魏氏沒有卿位,他們也沒有公示自己的成果。”樓令在這種事情上不需要對自己的兒子藏著掖著,說道:“現在正是加入探索的最佳時機。”

 樓小白一聽就懂了。

 不知道家族近期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樓武則不懂。

 近來,樓氏與魏氏的親密度正在快速增加,雙方互相之間的容忍度恰是最高的時候。

 如果之前樓氏加入到對重步兵建設的探索,鑑於樓氏與魏氏的關係本就不正常,一定會讓魏氏採取很激烈的動作。

 因為樓令主動為魏顆釋放善意,再加上兩人回國之後,兩個家族的互動增加,神經也就不至於那麼敏感,乃至於可以有為了走得更近互相合作的可能。

 胸甲款式的鐵甲,它顯得圓滑滾滾,一看就能夠看出預留了很大,足夠有再穿兩層甲的空間。

 就是這樣圓滑滾滾,看似有一個大肚腩,造型方面比較不好看。

 瞭解甲冑發展歷史的人,他們看到實物就能夠知道,類似的甲冑在歐羅巴極多。

 要說樓令設計的款式與歐羅巴那邊有什麼不同,集中在其餘配件以扎甲款式,並非是很大片的部件了。

 在防具的選擇上,只有傻子會去追求造型,真正要穿的人只看實際的防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