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457章 為什麼要學歷史

 剛才,樓令將近期發生的事情簡約地告訴樓小白,提問有什麼看法要講。

 樓小白提到的就是上述那一句。

 完全就是樓小白抓住了重點。

 平時無法接觸到晉君壽曼的人,他們只能從道聽途說的方式來了解晉君壽曼是一位什麼樣的國君,得出的判斷偏差大到會是南轅北轍。

 身為卿大夫的韓厥與智罃,他倆時常能夠接觸到晉君壽曼,還能不瞭解晉君壽曼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韓氏和旬氏倒是節省了資源,也緩解了家族私軍的不滿。他們卻是給君上難堪,恐怕下場會不妙。”樓小白說道。

 整個春秋時代都沒有“君命不可違”的這一種說法,做什麼事情而惡了國君,使其心裡厭惡,總歸是一種極大的風險。

 樓令直接說道:“你想多了。”

 “啊?”樓小白十分不解。

 父子之間的說話,沒有外人在場,樓令需要樓小白對局勢有更明確的判斷,根本不用藏著掖著。

 樓令壓低聲音,說道:“下場不妙的會是君上。”

 “時局到這一地步了!?”樓小白倒是沒有被驚到,就是覺得君臣對立的進展太快了。

 局勢到當前的情況,只能說是晉君壽曼自己在作死。

 哪怕是大權在握的君主都不會輕易胡來。這個是因為他們知道守護規則就是在保護自己,也就會比誰都強調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真正厲害的君主,他們不止在強調規則的重要性,還會去創造規則來鞏權力。

 即便再是昏庸一些的君主,只要腦子沒有大問題,任是誰踐踏了規則都知道該嚴懲不貸。

 按理說,晉君壽曼應該不少看史書才對,也就是接受一國之君該有的教育,怎麼就不懂相關的道理呢?

 樓令就列出了一些樓小白必須看的歷史片段,不為了其它,單純就是想讓樓小白以史為鑑。

 有一點,生長在紅旗下的小夥伴可能不清楚。

 在封建時代真不是誰都有資格閱讀史書,別說是對史書進行深度的理解。跟能不能找到史書看的關係不大,主要是被列為“帝王心術”的基礎課程。

 即便是到了現代,以為每一個國家的教育機構都會花心思編錄歷史課本嗎?真不是這樣子的。

 跟某個國家的歷史有沒有淵源流傳沒關係,他們純粹就是沒搞懂重要性。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闡述,多看史書能夠跨越階級的視角,以及提升思維的高度!正是因為這般,博覽詩書才會被封建王朝視為“帝王心術”的基礎課程。

 沒有基礎,如沒有地基,起高樓也必將倒塌。

 春秋戰國是華夏封建王朝時代,沒有限制某階層能不能觀看史書的一個階段,前提是能夠找到史書。

 從春秋戰國之後,越是往後的王朝,當局對待觀看史書越加嚴防死守。

 明初的姚廣順這個人的存在,無疑證明了當局限制觀看史書的正確性。

 走進新中國也有一句“越有知識,人越反動”的話,其實不是其它什麼知識,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所指是“崇洋媚外”這一特性。

 其實,無外乎就是接觸到的信息太多,與自己生活環境產生太大的落差感,國內又缺乏正確的引導,直接導致這些人被成功洗腦,成為了恨國黨。

 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知曉更多的歷史,免不了想效仿歷史上的某某人。而在封建王朝,最怕的就是某人想幹大事了。

 同理,接受正常教育的現代人,只要是系統化去學過歷史,起碼碰上了什麼事情可以用某位歷史人物來激勵自己,乃至於依樣畫葫蘆去進行應對。

 在上述那一點,外國人是很難跟中國人比較。

 用一點就能夠證明,大街小巷隨便找一個人都能講點國際大勢,最為起碼也知道世界強國具體在哪裡;換成去了國外,多的是連各國所處地理位置都分不清的人,什麼國際大勢就更不用問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基礎就是有受過九年教育的人,他們系統化學習了國內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