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479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

晉軍與楚軍都在重新調兵遣將。

 經過重新的調整,楚軍變成了一個“品”字陣型,增加了“左右廣”的中軍陳列中央,左軍待在左翼,右軍待在右翼。

 以妙之又妙的視覺觀看,重新列陣的楚軍數量不低於十萬。

 晉軍恢復了軍團編制,既是上軍陳列中間,中軍去了右翼,新軍安排在左翼。

 “我們沒有任務?”魏顆不知道是覺得不能參加這樣的大戰感到遺憾,一臉的希冀。

 樓令剛才目測了一下,己方擺出來的軍陣分成了三“徹”,比平常多出了一“徹”,每“徹”的兵力約是兩個“師”,一共出動了約九萬兵力。

 “我們畢竟是臨時拼湊而成。”樓令知道情況會是這種樣子。

 遇到了決定國運的戰爭,高層一定會秉承謹慎心理。

 再者說了,下軍裡面只有兩個“師”的戰鬥力可以信賴,其餘由其它中小家族拼湊成的部隊……,講實話就是戰鬥力很一般。

 樓令注視著戰場,說道:“今天,不是決戰,勝是決戰啊。”

 其實,也是晉國高層夠講究了。

 要不然的話,將軍中精銳調度到一塊,全力殲滅那一支“左右廣”,不止可以獲得這一場戰役的勝利,失去“左右廣”的楚君審一定會在戰後面臨天大的麻煩。

 畢竟,楚國可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與“叔侄和睦”啊。

 為什麼需要打雙引號,自行去領悟吧。

 樓令也知道欒書或其餘卿大夫為什麼不將精銳調集一處。

 哪一支部隊再能打,他們是屬於每一個家族,未必能夠讓臨時的指揮官如臂指使。

 事實也是那樣,不少很能打的部隊湊到一塊,表現反而是變得稀爛了。

 情況類同某一支部隊在某人手裡是精銳,換一名指揮官卻是淪為普通,乃至於變成爛泥。

 只能說情況很複雜,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韓信的才能。

 “是啊……”魏顆說的不是部隊的問題,認同樓令對局勢的判斷。他倒是對郤氏的信心很足,說道:“上軍將必然可以得勝。”

 下軍不是沒有集結,他們成了預備隊而已。

 而他們這一支預備隊沒有納入即將參戰的軍陣,排成一條直線陳列在戰場後方。

 樓令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都覺得郤氏很能打呢?”

 郤氏成為晉國最為強大的家族,應該是在先氏滅亡之後?

 晉國從“邲之戰”後就沒有再跟楚國進行過大型戰役,打得都是一些中小型國家。

 晉軍打中小型國家,打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哪一個卿位家族表現得再好,一樣會被視為理所應當,只有樓氏這種新晉崛起的家族在跟中小國家交戰表現突出,才會被另眼相待。

 換句話來說,事先沒有人瞧得上,突然間看到有些本事,產生了欣賞的情緒。

 而“欣賞”的用法,歷來是用在強者對弱者,上位者對下位者。

 這一次晉軍南下,屬於從“邲之戰”後,再一次跟楚國打大型戰役。

 問題來了,暫時沒有證明過自己的郤氏,為什麼能夠得到充足的信賴。難道就因為他們是晉國內部最為強大的家族嗎?

 樓令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得到答案。

 只不過,答案取決於郤氏對上“左右廣”打得怎麼樣。

 “想來國君與其他卿位家族,他們心裡是希望郤氏能贏,只是不能贏得太漂亮吧?”樓令不是在惡意揣測,形勢使然罷了。

 對國君與其他卿位家族來說,郤氏可以強大,但是郤氏不能過分強大。

 一個過分強大的郤氏,講實話就是會讓其餘人活得提心吊膽。

 樓令倒是不覺得有人會給郤氏下絆子。

 當前與其他時代不一樣,有再大的內部矛盾,至少知道爆發國戰,不說變得一致對外,起碼會暫時放下紛爭。

 一些時代,明明外部壓力極大,乃至於大廈將傾,內部還在鬥得你死我活。越是得國不正的王朝,該情況越加嚴重。

 “要開始了。”魏顆說道。

 樓令轉頭看向後方,注視的對象是樓小白與樓武這兩個兒子。

 一連串的交戰下來,樓令當然會重視兩個兒子的安全,該派出去交戰卻不會猶豫。

 在剛才,樓武興沖沖過來,說是想要對養由基發起挑戰。

 樓令的答覆是:等養由基老了。

 欺負老弱嘛,只要是發生在國戰,不是屠戮手無寸鐵的平民,真心沒有什麼可丟人的地方。

 道理擺在那裡,本就是你死我活,也不是濫殺無辜。

 上了戰場的幼弱遠比想象中更加殘忍,活躍在戰場上的老兵絕對無比狡猾。

 在戰場碰上了老弱敢心慈手軟,多少條命都不夠丟的!

 樓武很不服,有著年輕人的心高氣傲。

 當時的樓令就說了,什麼時候樓武能夠在老父親持弓射箭下覺得能活,再來談挑戰養由基的事情。

 之後?樓武當然是焉了。

 “我要不是有了這般家底,為了獲得賞識,獲取上進渠道,也要挑戰養由基。”樓令就是不用玩命了而已。

 那些去挑戰養由基的人,不是他們對能夠勝過養由基而感到信心十足。純粹就是他們搏命,想要獲得一個前程。

 至於樓令有沒有把握贏得與養由基的較量?大概是五五開吧。

 兩人都擁有百發百中的本事,比拼的是心態。

 樓令倒是在弓與矢上面可以佔便宜。

 養由基的經驗卻是更為充足。

 所以,樓令與養由基交戰,期間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偶然,任何一人都有落敗的可能性。

 戰場上,列陣即將參戰的晉軍,他們開始進行戰前祈禱。

 等晉軍的車組人員重新上車,步兵也從單膝的跪姿變成站姿。

 兩邊的戰鼓被敲響,迴盪在曠野上空。

 當前看不到旌旗獵獵,能夠看到的是兩軍陣中少數由動物皮毛、尾巴、翎羽製作而成的旌旗。

 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有旌旗,像樓氏就沒有。

 樓氏崛起的時間還太短,想要擁有旌旗,要麼是戰場上繳獲,不然就是靠時間來湊齊組成旌旗的皮毛、尾巴和翎羽了。

 那些老牌家族的祖輩開拓陌生的區域,長久佔有並經營那一塊土地,捕殺了兇猛或好看的野獸,其餘家族認可他們對文明的貢獻,旌旗就是這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