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入聯軍被辱,反手認祖歸宗 作品

第229章 審配出走,袁尚領軍

  袁熙不錯,懂得審時度勢,聽從別人的勸阻。

  只可惜沒有佔到先機,讓袁尚獲得所謂的袁紹遺囑。

  這東西真不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誰在袁紹的身旁。

  兩人閒聊之際,西邊的消息傳了回來。

  袁尚親自領兵出征,接連戰勝張遼。

  佔領小半個冀州的曹操調集青州等地兵馬,往各郡縣駐紮。

  “曹操為何動兵?”

  沮授思忖片刻,始終想不明白。

  難道說是看到袁尚從未敗過,想要與之聯合起來趁機攻打董曜?

  這應該不可能。

  曹操這麼精明的一個人,知道董曜代表的是天子。

  就像他屢次偷襲袁紹一樣,明面上也是站在了天子一方,認同董曜剿除逆賊的決策。

  所以有了師出有名的機會,現在配合袁尚根本不可能。

  “因為公子要兵敗了,他得防備著董曜。”

  審配早就預料到了曹操的想法,現在動兵不過是為了自己。

  但這盲目的動兵,只怕是會給袁尚一個錯覺。

  什麼錯覺?

  就是我要出兵了,但不是幫你。

  如果袁尚那邊的人看不出來,認為曹操是想進攻董曜。

  一旦大軍集結起來想要響應曹操,那麻煩就大了。

  右北平大營。

  袁尚與張遼開戰數次,其中贏多輸少。

  他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他和審配的能力強。

  而是張遼太弱,弱到沒有董曜的幫助,連打贏他的機會都沒有。

  似這般能耐,想必傳聞中的那些戰績,也是吹噓的吧。

  “來,滿飲此杯,再去叫陣張遼。”

  袁尚舉起酒杯,對兩側的文武說道。

  “敬公子。”

  一時間整個大帳充滿了歡聲笑語,調侃張遼之聲。

  加上曹操動兵,袁尚彷彿看到了董曜兩面受敵的場景。

  這與當年董曜和曹操,一起進攻袁氏何其相像。

  “公子,敵將張遼前來挑戰。”

  傳令兵來到大帳,打斷了眾人的推杯換盞。

  “還敢來,我看他是沒輸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