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年柳香 作品

第八百九十七章 盡力


  劉知行望著老師的老臉,又看了看張忠的臉,心想。鬧的不好,怕是師徒情分,就要到此為止了。

  雖然十幾年沒有見面了。

  二人的臉,變得熟悉又陌生。但是劉知行深知張晨的性格,剛強而果決。

  他認定的事情,就會勇往直前,絕不後悔。

  他不認定的事情,則一步也不會踏出,八匹馬也難以拉回來。

  就是不知道,這十幾年的時間,張晨的性格是不是改變了?

  如果能改變一些,那就太好了。

  劉知行並不希望,師徒的感情破裂。

  天地君親師,他真的很感激張晨的教導,沒有張晨就沒有他的今天。

  而對於讀書人來說,老師是不可以違逆的。更何況他身為當朝宰相,首輔。幫老師辦點“小事”怎麼了?

  田宅、土地、祖墳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小事一件。

  但如果他真的幫張晨辦了這件事情,那其他親戚或是故舊來求自己呢?人的心一旦動搖,就會滑落深淵。

  再也無法回頭了。

  而當朝首輔都以權謀私,那麼下邊的文武百官呢?如果大家都是有樣學樣,那麼漢朝的吏治,不就是崩壞了嗎?

  況且。

  天地君親師。

  讀書人的道理,明明白白。

  既身許君王,又何談老師?

  私情能大過公理?

  在張忠到達江縣,到張晨來到的這段時間裡。劉知行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只是不知道張晨願不願意接受。

  想了片刻,組織了一下語言後,劉知行對張晨抱拳行禮道:“請老師恕罪。”

  “自蒙元人南下之後,遼東局勢驟變。漢王剛起兵的時候,沒有糧餉可以發給有功將士。就選擇了軍功授田。有的田,已經發下去十年了。百姓安土重遷,怎麼可能捨棄熟悉的田地?”

  “如果強行讓有功將士之後,或是傷殘的有功將士,離開自己的土地。恐怕會造成軍中動盪。”

  “此事不僅漢王不會同意,我也不會答應的。”

  基礎國策,不能改變。

  軍功分田,未來還會持續下去。

  直到我王鞭撻海內,攻取天下。

  劉知行望著恩師的老臉,目中精芒閃爍,表情極為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