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555章 權力之爭

  庫裡安不瞭解國內的特殊環境,見王建博士的團隊能力這麼強,就下意識地以為他們搞發明、搞創新的能力也很強了。

  王建當然不同意。

  可是,這要怎麼解釋?

  總不能向一個外國人自曝家醜吧?

  就只能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就說他的團隊現在不適合做發明專利的研究,應該把重點放在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究上。

  因為國內的雲計算市場和國外不一樣。

  國外的雲計算行業,還處於喋喋不休的爭論狀態中呢,到底是怎樣的發展方向都還沒有摸清楚。可國內的雲計算市場大環境在紫微雲的帶領下已經基本形成了,商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遙遙領先國外。

  既然開始做市場了,最有利於市場發展的當然就是實用新型專利。跟商業直接掛鉤的不是底層技術,而是應用層技術。

  誰的應用層技術做得好,誰就能賺大錢。

  這種論調乍一聽很有道理,好像還真是這樣!

  紫微雲已經在國內做市場化的商業拓展了!

  可是,想矇蔽過庫裡安這種業內大佬,這是不可能的。

  應用層技術做得好才能賺大錢,這是對的,這是直面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是最重要的。可這是c端的業務。

  雲計算雖然也會向個人用戶開放,也有c端業務的性質,但個人用戶才能交幾個錢啊?紫微雲想要做大做強,還是得從企業和機構身上下手,去把b端業務做好!

  一旦是b端的業務了,底層技術就很重要了,就可以通過強大的專利壁壘來打擊競爭對手。

  微信、支付寶永遠都不會被卡脖子,因為這是面向個人的,是c端業務。微信和支付寶根本不需要開發底層技術,把應用層做好就夠了。

  數據庫、工程軟件會被卡脖子,因為這是面向企業級用戶的,是b端用戶。在這個領域,底層技術就至關重要了,解決不好,就會受人牽制。

  又比如,做手機容易,做芯片難。因為手機賣給的是個人,是c端;芯片賣給的是廠家,是b端。

  又比如,做汽車容易,做發動機難。因為汽車賣給的是個人,是c端,把基礎配置和外觀做好了就行了;發動機賣給的是廠家,是b端業務,就被人卡得死死的。

  紫微雲如果想屹立在世界之巔,就一定要在b端市場有強大的競爭力,就需要有雄厚的底層技術儲備,需要有大量的關於雲計算的發明專利來自我保護以及牽制競爭對手。要是隻關注應用層的實用新型專利,最多是花裡胡哨地面向一些大學生、個人開發者之類的c端用戶,很難從他們身上賺到大錢。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大的b端業務的科技公司,而庫裡安曾是甲骨文的高級副總裁,主管研發和產品線,手底下有3萬5000多名遍佈全球的開發人員,每年的開發經費多達40億美元。

  庫裡安雖然對雲計算行業的技術認知不如王建博士,可他對b端行業的商業理解絕對是紫微星內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