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二十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


                 安南的問題不僅僅是西南的安定問題,亦是大明棉布進入中南半島所需要掃清的阻礙,所以現在是該著手征討安南。

  禮部尚書徐瓊等人雖然對安南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慨,但聽到朱祐樘要對安南用兵的時候,心裡還是不由得咯噔一聲。

  若打了勝仗則多了一塊要管理的蠻荒之地,若打了敗仗則很可能招來無盡的麻煩,無論哪個結果都是出力不討好的麻煩事。

  正是如此,雖然他們早已經效忠於眼前高高在上的帝王,但心裡其實還是不希望征討安南而惹來麻煩。

  “陛下,今大明當以穩字為重,不宜勞財傷民興戰事,還請收回成命!”劉健的眉頭不由得蹙起,當即站出來勸阻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看著劉健竟然要阻止,當即便蹙起了眉頭。

  禮部尚書徐瓊等官員即便知道眼前的帝王不太可能被勸阻,但看到劉健站了出來,還是免不得生起一絲希望。

  朱祐樘知道有些事情可以由他們慢慢商量,但有些事情卻需要自己拿定主意,當即進行表態地道:“朕不是跟你商量!且不說安南好戰,令中南半島占城等藩國生靈塗炭。今我大明西南邊民被屠,採珠船遭黎朝官兵洗劫,而大明之寶——南珠王落於安南皇室之手。大明可以厚恩於四海,但敢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

  說到最後,這四個字咬得很重。

  茶女嬌軀微震,那雙美目帶著幾分痴情地扭頭望向朱祐樘。

  “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聽到朱祐樘如此強硬表態,剛剛那種對未知的擔憂突然間消失,卻是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或許,這才是最合適的帝王。

  面對國家大事出現分歧的時候,朱祐樘能以強硬的姿態站出來統領大家,然後一起朝著某個方向前行。

  終究而言,一個帝王終究需要領袖,而朱祐樘簡直就是天生的一位領袖。

  “安南以下犯上,當誅!”

  “我大明百姓豈可無辜枉死,定要安南血債血償!”

  “泱泱中華威震四海,黎賊奪我朝重寶焉有不征討之理!”

  ……

  刑部尚書杜銘等官員在打消心中的那份擔憂後,當即打算跟隨朱祐樘的腳步,便紛紛進行表態地道。

  “媚臣滿朝,亡國之兆!”

  禮部左侍郎劉健看到杜銘等官員紛紛表態支持,而自己所主張的和平卻是孤立無援,心裡不由得暗暗地罵道。

  只是面對這一位強硬表態的皇帝,即便他算得上是帝師的身份,但早已經無法跟朱祐樘分庭抗禮。

  朱祐樘看到在場的官員幾乎都附和自己開戰的決定,便一錘定音地道:“大明徵討安南已定,此事無須再議,諸位愛卿議一議該如何用將用兵和備戰吧。”

  雖然自己這位皇帝可以敲定對安南開戰,但具體該如何去執行,其實還需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特別安南並不算小國家,黎朝一直坐擁十萬常規軍隊。現在大明想征討安南,自然是要慎重對待,更要提前制定好軍事戰略。

  “陛下,大軍出征以主帥為首重!臣以為此次可效仿太宗,遣英國公領軍出征!今英國公張懋早年在西苑檢閱騎射,三發連中,足見其騎射本領,已有定興王之遺風,故臣以為此次可由英國公張懋戴罪出征!”兵部左侍郎呂雯依照以往的慣例,當即便推薦京城僅剩的英國公張懋道。

  跟瘋掉的定國公和廢掉的成國公不同,而今英國公張懋是閒住在家,反倒是京城三大國公最好的一個。

  大明一直都有重用武勳的傳統,特別是在重大的軍事行動中,朝廷通常都是任命國公來擔任統帥。

  英國公張輔四次出征安南都取得圓滿的戰果,卻是給英國公一脈加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甚至還透出幾分玄學的味道。

  縱觀現在大明的武勳成員,無疑是英國公張懋最為符合統領大軍征討安南的武勳人選。

  “臣反對!”戶部右侍郎吳裕彰顯年輕官員的幹勁,顯得旗幟鮮明地反對道:“英國公張懋雖地位尊貴,亦是定興王之後,但從未出京領軍作戰,如何能統領數十萬大軍?豈能勝任此等要職?”

  咦?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紛紛扭頭望向吳裕,發現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般得罪人的話都敢說出來。

  “英國公家風嚴苛,從小便熟讀兵法,又擅騎射,在中軍都督府多年,如何不能效定興王之勇?”兵部左侍郎呂雯心裡暗怒,當即便大聲地反駁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深知武勳早已經不堪大用,仍是堅定地反對道:“劉侍郎,英國公張懋究竟有沒有定興王之勇,這只是你個人的無端揣測!今大明要對安南用兵,若由從未領兵作戰之人出征,臣第一個反對,相信陛下亦不會同意!”

  只是他最後一句話說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扭頭望向朱祐樘,同時意識到吳裕很可能已經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