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二百九十七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

  “陛下以萬民為重,臣等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安得知朱祐樘的真正用意,亦是忠心耿耿地表態。

  禮部尚書徐瓊原本是為仕途而狂拍馬屁,但看到這位帝王的種種作為後,亦是不由得流下忠誠的淚水。

  雖然這位帝王跟儒家所倡導的仁愛相悖,亦有違統治階層所提倡的共亨太平之福,但卻是心裡真正裝著百姓的帝王。

  古往今來多少盛世,其實都只能是部分人的盛世,絕大多數都是在默默為這個盛世負重前行。

  只是現在的帝王為了安置百萬流民,不惜揹負暴君的惡名,直接發兵蕩平整個建州女真,如此君王豈能不誓死相隨呢?

  這……

  刑部尚書何喬新整個人呆若木雞,腦袋嗡嗡作響。

  本以為這種千古難題是無解之題,只是這位帝王另闢蹊徑,竟然通過收復舊地和投入巨資興水利工程來解決。

  但……為了安置自己國民便發動戰爭,如此做法有損大國禮儀之邦的名頭吧?

  朱祐樘感受到這幫重臣亦是裝著百姓,便認真地道:“既然諸卿沒有異議,接下來當議誰來掛帥出征?蕩平建州又如何遷居流民、興水利?建州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即便朝廷斥國帑五十萬兩興水利,實建我大明東北糧倉,故此舉近可解漕運之弊,遠可築大明興盛之基。”

  跟這時代統治階層的思維不同,既然想要興起一個地方,那麼就需要前期的資本投入。

  建州肥沃的土地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但其實需要時間和人力開墾,更需要水利工程的投入,這樣才能真正將建州打造成東北糧倉。

  雖然前期投入預計百萬兩,但東北糧倉一旦興起,京城對南方糧食需要會大大降低,屆時漕弊的問題迎刃而解,亦能為整個大明提供糧食保障。

  “遵旨!”吏部尚書李裕等重臣感受到這位帝王運籌帷幄,當即恭恭敬敬地施禮。

  我……反對啊!

  何喬新很不願意為了安置百萬災民而做有損禮儀之邦的事,只是左顧右盼發現所有人都沒有異議,不由將吐到嘴邊的話嚥了回來。

  咦?

  戶部右侍郎鄙夷地望了一眼刑部尚書何喬新,卻是注意到何喬新的異樣,心裡認定這位刑部尚書實是不忠,當即將對方視為自己的第一政敵。

  由於朱祐樘定了基調,在接下來的議事中,一切都變得簡單。

  這幫重臣雖然打開不了格局,但由誰來掛帥以及安置流民等,這其實都是他們的老本行。

  自古的難題其實都是一個錢字,只是弘治的財政還十分健康,加上剛剛查抄葉家得到大量的贓銀。

  由於不需要向百姓加徵加派,自然不需要進行扯皮,大家只需要考慮如何花錢即可。

  “我們戶部振災的錢夠,但都察院必須做好反貪工作!”

  “我們戶部修堤的錢有,但工部選河道官員麻煩擦亮眼睛!”

  “我們戶部的糧倉夯實,但兵部運糧要制定好章程!”

  ……

  戶部尚書李嗣簡直成為名副其實的財神爺,面對各個衙門申請資金都照撥不誤,但亦是底氣十足地提出要求。

  弘治朝的最大特點是摒棄以前單打獨鬥的模式,改為各部門合作,從而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現在可謂是君臣一心,雖然一些貪腐是防不勝防,但朝廷打擊貪腐的決心是空前強大。

  特別都察院的地位驟然拔高,而王越是剛直的王砍頭,所以都察院正在默默肩負反貪的神聖使命。

  朱祐樘聽取六部官員的意見後,便將救賑和遷移災民的工作交給戶部和吏部負責,黃河河堤修補和建州水利工程規劃由工部承擔,其餘部門從旁協助。

  至於最重要蕩平建州女真的掛帥人選,原本朱祐樘是傾向於遼東總督劉宣,但劉宣的軍事才能還是差了一點,最終決定由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掛帥出征。

  隨著御書房的最高會議結束,大明弘治朝以來最大的“建州己酉工程”出爐。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戶部和兵部成為最忙碌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