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三十八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


                 臨近春節,北京城的年味越來越重。

  鼓樓一帶的街道顯得十分的擁擠,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很多百姓正興高采烈地攜帶年貨滿載而歸。

  現在很多大儒都稱弘治為暴君,自然不會被冠予弘治中興或弘治盛世的名頭,但很多百姓的糧袋子和錢袋子都慢慢鼓起來了一些。

  那些高深的學問,那些所謂的治國大道,還有那些受人膜拜的大儒,對普通百姓確實太過於遙遠。

  只是京城的百姓都清晰地感受到日子正在變好,像往年一些不敢問價的年貨,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年貨,現在錢袋子讓他們擁有了挑戰的勇氣。

  “花椒不論斤賣,你只要給一個銅板都能散賣!”

  “據說皇帝吃魚都喜歡加花椒,俺要二十……不,三十個銅板,這能賣嗎?”

  “三十個銅板已經夠你們一家子吃好幾頓了,烤魚的時候添加一點粉末,味道簡直一絕!”

  ……

  經過順天府衙整治商業環境,加上大明王朝對商業的重視,而今商業是越來越繁榮。由於商販越來越多,他們的服務態度顯得十分熱情,更是打破之前不散賣的傳統。

  在以前,花椒是達官貴人的專屬品,但隨著大量大明商人下南洋從事貿易,致使南洋的花椒已經被販賣到京城。

  由於弘治帝吃烤魚的事情早已經傳開,而今花椒擁有極廣的平民市場,甚至成為年夜飯最常見的調料品。

  雖然弘治的聲名在士林是差強人意,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純樸百姓知道哪位君王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所以對花椒可謂是趨之若鶩。

  論皇帝的帶貨能力,朱祐樘恐怕像是有史以來第一人了。

  只是北京城的天空陰沉沉的,似乎隨時都要飄下一場大雨,那鵝毛般的雪花即將淹沒整個北京城。

  雖然國債的事情在官場很轟動,但跟普通百姓太過於遙遠。

  認購一張國債,對上層而言確實算是一個笑話般的存在,哪位六部尚書還會為錢發愁呢?只是對底層的百姓而言,即便區區十兩白銀,亦是遙而不可及的存在。

  京城的暴雪沒有來,只是時間已經來到了傍晚。

  小時雍坊,何府。

  始作俑者刑部尚書何喬新正在迎來送往,不論是京城的普通官員,還是進京敘職的封疆大吏,紛紛前來拜見。

  一旦到了六部尚書這個級別,那是底層官員高不可攀的存在,已經算得上是大明官員仕途的天花板。

  不論是當紅炸子雞,還是不受待見的尚書,其實都不缺前來抱大腿的官員。

  何喬新得不得寵,這個事情根本無法判斷,畢竟真正的答案在皇帝那裡。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畢生想要見上皇帝一面都難。

  “茶!”

  “上茶!”

  “上好茶!”

  ……

  何喬新雖然以清廉自居,但實質是一個八面玲瓏的官員,所以能夠妥善地處理官場錯綜複雜的關係。

  正是如此,他在官場不僅有結盟的朝廷重臣,而且還有不少的追隨者,在士林更是擁有很強的號召力。

  “何尚書,請留步,真不必再相送了!”程敏政今日登門造訪,對執意相送的程敏政進行勸阻道。

  大明的官場關係宛如蜘蛛網般環環相扣,一些看似沒有什麼交集的官員,其實沒準擁有很深的淵源。

  兩個人的年紀已經差了一圈,既不是同年關係,亦不是同鄉關係,但兩個人卻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

  何喬新的父親何文淵自然不必多說,而程敏政的的父親是原南京兵部尚書程信,岳父是前首輔李賢。

  他們通過父輩的關係密切相連,而今又是同朝為官,雙方的身份都已經超凡,所以現在的往來十分密切。

  何喬新執意將程敏政一直送到前院,直到將人送上官轎,這才熱情地拱手道別:“程兄,請慢走!”

  “何兄,告辭!”程敏政面對這種禮侍,顯得暗自感動地回禮。

  轎子緩緩抬起,而後由敞開的中門離開。

  何喬新的臉上始終掛著一絲笑意,目送程敏政的轎子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