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三百八十四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


                 弘治四年最大的事件,無疑是明遠寶船正式出航。

  為了打破糧食的束縛,亦為了大明人口能夠再上一個新臺階,雄才大略的弘治帝制定了尋找寶種計劃。

  經過數年的時間,召集全國最優秀的船匠齊聚於天津,花費三百萬兩巨資終於打造了擁有遠洋能力的明遠寶船。

  這支艦隊由原工部右侍郎劉璋率領,另外任命鄭海和蘇燦為副艦隊長,一起前往美洲大陸尋回高產的寶種。

  今年春節過後,肩負替華夏尋回寶種的艦隊從天津港出發,順著洋流一路南下,頗有一種“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味道。

  只是在這個沒有無線通訊設備的時代,艦隊間的信息傳遞顯得猶為重要。

  晝行認旗幟,夜行認燈籠。

  這支艦隊吸收了很多優秀的手水,採用了最慣用的暗號交流,致使各艘船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艦隊僅僅只在上海和寧波分別進行食物補給,在經過臺灣海峽後,卻是直接南下到達呂宋島的呂宋城海港。

  “欽差大人請放心,補給品都已經準備妥當,還請查收!”呂宋巡撫張遂知道前往美洲大陸尋回寶種是國家級戰略,顯得熱情地迎接道。

  劉璋知道這是他們艦隊最後一次物資補給,自然是要十分重視起來,當即前往呂宋城的倉庫進行檢查。

  呂宋城,這裡毅然像是一座內陸的新城一般。

  這裡青磚街道兩邊是讓人熟悉的華夏商鋪,往往來來的人以青壯年佔多數,這些都是應徵前來做工的大明人。

  由於呂宋離廣東最近,加上物資主要是由廣東方面供應,所以街道上的面孔以廣東人居多,亦同樣存在其他省份的人員。

  “現在幹活算工錢,少偷懶耍滑了!”

  “誰偷懶了?我每日要喝點小酒才有力氣!”

  “牛大力那幫人當真拼,已經主動申請到深林那邊開挖了!”

  “深林那邊確實得風餐露宿,但據說工錢是我們這裡的三倍呢!”

  ……

  隨著廣東運來一批批物資,呂宋城的黃金開採計劃已經開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前程的準備工作。

  若計劃順利的話,這裡的金礦每年的產出預計能夠達到100萬兩,這無疑是大明財政的一筆重要收入來源。

  呂宋巡撫張遂遵照朝廷的指令,修建一條連通呂宋金礦的道路,這一條延伸至呂宋島腹部的道路將是真正意義上的黃金大道。

  劉璋其實是一個愛財的俗人,而今來到這一座“黃金之島”,亦是抽空前去查看黃金道路的進度。

  原本他想前往金礦開開眼界,但奈何現在道路還沒有修到一半,往返最快的速度亦得半個月,故而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實他不太明白為何皇帝將尋找寶种放到金礦之上,畢竟金礦將是一筆驚天的財富,但寶種頂多是增加一些糧稅收入,兩者的經濟效益根本不同。

  只是他倒沒有過分糾結這個結果,卻是知道皇帝十分重視尋回寶種一事,若自己順利帶回寶種將有很大機會晉升六部尚書。

  僅僅在呂宋城逗留兩日,在艦隊完成最後一次補給後,特別從這裡收集了很多當地的玳瑁,便率領明遠寶船航隊繞到呂宋的東面駛入太平洋。

  至此,時間已經悄然來到了三月下旬,而他們艦隊亦迎來了第一場真正的航行挑戰。

  其實在很多人看來,他們只要能夠保證糧食和水源充足,那麼前往美洲帶回寶種將是一個十分輕鬆的事情。

  只是真正航行於海上,面對這面積遠遠大於地大物博的中原之時,他們這才發現那種想法是多麼的天真。

  跟近海航行不同,在這種深海區域很難找到合適的拋錨點,所以進入太平洋以來基本上都是在海上漂泊過夜。

  轟隆!

  在他們剛剛進入這片浩瀚海域不久,便迎來了一場狂風暴雨。

  黑色的夜空沒有一丁點光亮,帆船在洶湧的波濤中起伏不定,似乎隨時都會被海浪帶著全船人一起傾覆在這片汪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