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四百一十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突然想到成化帝,亦是不由得暗自點頭。

  雖然憲宗獨寵萬貴妃讓人詬病,開設西廠更是讓文官集團恨得咬牙切齒,但確確實實給朱祐樘留下了一大筆財富。

  “朕問伱現如今通州糧倉存糧多少!”朱祐樘凝視著這個福建中年人,便進行強調道。

  林元甫求助般地望了望左右,最後只好硬著頭皮道:“現在通州糧倉的存糧數目應該跟先帝駕崩之時差不多少吧!”

  咦?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突然發現他們自己亦是不知曉,便紛紛扭頭望向戶部官員隊伍,尋找掌管通州倉的戶部右侍郎吳裕。

  吳裕宛如老僧入定般,卻是沒有理會周圍的目光。

  “吳裕!”朱祐樘的身子往後靠了一下,便是淡淡地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當即恭敬地站出來,嘴角微微上揚地彙報道:“回稟陛下,今通州糧倉存糧共計三千七百萬石!”

  “啊?多少?”

  “三……三千七百萬石?”

  “這……怎麼可能這麼多存糧?”

  ……

  此話一出,別說是挑事的林元甫等人,哪怕中立的官員都無比震驚地望向吳裕。

  雖然不少官員結合這些年的財政情況,卻是知道朝廷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所以通州糧倉的糧食亦有所增加,但完全想不到會增長這麼多。

  林元甫的嘴巴張得大大的,而後進行質疑道:“吳侍郎,此事不是兒戲,休要在這裡虛報數目!”

  倒不怪他懷疑,畢竟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在場所有人的認知。

  “林科長,在陛下面前,誰敢冒殺頭之罪欺瞞陛下?通州糧倉的支取賬冊在此,不信你大可上前一翻!”吳裕白了林元甫一眼,然後從袖中取出賬本道。

  他確實不是虛報數目,而是通州城現在貨真價實的存糧。

  通州城的糧倉原本就被成化帝打了一個好底子,而朱祐樘登基後,不僅持續改善財政情況,而且十分注重北方的糧食安全。

  在恢復開中法後,九邊的糧食緊張情況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九邊的糧倉不再依賴於通州糧倉,而是通過中鹽的方式得到了足夠的糧食。

  加上九邊跟蒙古的關係得到改善,雙方的戰事明顯減少。由於從貿易中得到了大量的羊肉,導致糧食的負擔越來越小,如今九邊的將士連兵餉都改為特別受蒙古歡迎的布票。

  在大明糧稅方面,雖然最初僅是湖廣試行清丈田畝,但各地很多良善之家亦是已經開始主動足額向朝廷繳稅。

  隨著今年全國清丈田畝實行,大明的糧稅得到了迅猛的增長,而全國各地的糧食被運送到通州總倉。

  特別刁民冊起到了十分有效的震懾作用,很多大戶之家不想因避稅而斷了自己子孫的前程,當即便紛紛配合並進行補繳糧稅。

  另外前年朝廷推出奢靡稅,大明向大量的富人群體進行徵稅,而富人有繳納銀兩的,但亦有不少繳納糧食的京城權貴,而這些京城權貴繳納的糧食都送到了通州糧倉。

  通州糧倉的開支方面,雖然因山東受蝗災而需要調動一批通州糧倉進行賑災,但需要進行支出的地方反而越來越少。

  像山西地區,由於官府徵收的糧稅越來越充足,不僅不需要依靠通州糧倉,甚至還有足夠的稅糧可以撥付九邊。

  正是如此,通州的糧倉這些年是進多出少,在大家都以為通州糧倉不可輕動的固定思維下,殊不知通州糧倉的存糧已經達到驚人的三千七百萬石。

  北京城的米價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缺口,未嘗不是由於京城大量的糧食通過奢侈稅等形式流入了通州倉,這樣導致社會面的糧食減少所致。

  襄城侯李瑾等人只是簡單地看到京城的米糧緊張,卻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便傾家蕩產般募集資金囤米謀利。

  如果成化帝時期二千二百萬存糧可以穩定北方,那麼現在多出足足一千五百萬石存糧,拿出來一點撥付皇家米行又談何危及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呢?

  現在通州糧倉的存糧別說供應小小的京城,哪怕供應整個北方地區,亦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底氣。

  “原來我們已經這般富有了啊?”

  “這些年咱們可是一直在清除蛀蟲啊!”

  “何止是清除蛀蟲,咱們亦是恩澤萬民,還讓百姓少繳了多少稅!”

  “現在通州糧倉有這麼多糧,而今有人想要囤積居奇,本官是第一個不答應!”

  ……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得知實情,顯得後知後覺般地表態,對通州糧倉給皇家米行供應米糧已經沒有任何的異議。

  任誰都知曉,若是通州糧倉的糧食緊張確實不宜調動,但現在不用來化解京城糧食緊張要等著發黴嗎?

  朱祐樘知道是該給一些人吃苦頭了,便將目光落到始作俑者的林元甫道:“林科長,你現在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