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四百四十六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

  只是最受東海總督府重視的,還是身後出現的伊勢家。

  原本受邀的是伊勢家的使者,但來人竟然是他們的家主伊勢新九郎,這個戰國開啟後的第一位大名。

  伊勢新九郎跟那些世襲大名不同,他是桓武平氏伊勢流十一代當主備中國高越山城城主伊勢貞藤之子。

  二十餘歲時,獲伊勢氏同族的舉薦,上京擔任將軍足利義視的專用引見人,自身仍然繼承備中高越山城三千石的俸領。

  應仁之亂起,伊勢新九郎隨義視避居伊勢國,後義視回京時伊勢新九郎不願同去,便放棄領地與引見人身份隱居於伊勢山中,成為浪人。

  此時與荒木兵庫、山中才四郎、多目權兵衛、荒川又次郎、大導寺太郎與在竹兵衛等六人結義,揚言:“現在正是立身揚名的好機會。關八州古來便是群雄割據之地,只要掌控此處,定能奪取天下。大家同心協力一起開創新天地吧!”。

  七人於前往駿河國途中特地到伊勢神宮參拜,喝了神水,並在神前立誓:“無論發生何事,七人絕不能反目不和。彼此摩旗相助,努力建立軍功,砥行立名。如果有人幸運當上大名,其他六人必俯首稱臣,協助該人治理國家。”

  1468年,七人循東海道東進,到達駿河國今川館城投靠駿河守護今川義忠。

  伊勢新九郎原先於京都擔任引見人時,曾把胞妹北川殿許配給赴京拜見將軍的義忠為侍妾,北川殿深得義忠的寵愛,為他生下了獨子龍王丸。

  伊勢新九郎為首的七武士早期一直是客卿身份,只是偶爾參加小戰役,沒有什麼作為。

  1476年,今川義忠受幕府之命,向屬於斯波氏的領地遠江國擴展勢力,討伐在駿河靠遠江邊境一向一揆獲勝回今川館城時,遭到尾隨而來的殘餘一揆眾襲擊當場戰死,餘眾大潰而回。

  今川義忠正室無後代,只有北川殿生有一個年僅六歲的庶子龍王丸。

  今川氏眾臣大為驚慌,在忙亂中分立成兩派,互相支持以義忠獨子龍王丸或義忠之弟小鹿新五郎範滿為新主。駿河是室町幕府通向關東地區的要害之地,因此今川氏的內訌也引起幕府方面的關注。

  今川家為了後繼問題而鬧得天翻地覆時,伊勢新九郎身邊的六武士也惶惶不可終日,輪流向北條早雲建議,要他出面解決問題,但伊勢新九郎卻從容自在地答道:“時間尚早”。

  當兩派爆發嚴重衝突險些以刀兵相見之時,伊勢新九郎提出:“龍王丸是今川家的繼承者,但是目前先由範滿充任龍王丸的監護人,範滿可以在龍王丸尚未元服之前先暫時代理今川家的政事”。

  1479年,伊勢新九郎離開了駿河回到殘破不堪的京都,再次的擔任幕府的“申次眾”一職。

  1487年,龍王丸已經十七歲,準備要進行元服式好來正式繼承今川家家督,但小鹿範滿與其黨羽不肯交出家督權,而北川殿見情況不對便立即寫密函派遣使者快馬前往京都通知伊勢新九郎。

  同年九月,伊勢新九郎與荒木等六人在接到密函時連夜離開京都前往駿河,與支持龍王丸的今川家臣聯絡並且秘密的聚集了眾人到北川殿的住所石脇城。

  伊勢新九郎認為大義在他們這邊,當晚組織突擊軍由他親自領隊前往小鹿一黨所盤踞的今川館城進行襲擊。經過一場激戰後,小鹿範滿以下的家臣都全員戰死,而範滿本人也被當場誅殺。

  範滿一死,駿河國內的反龍王丸勢力不久就完全瓦解了。

  伊勢新九郎繼續幫助龍王丸四處奔走,最後終於取得了兩公方的正式承認使外甥龍王丸成為今川家之正統家督,同年龍王丸就元服改名為今川氏親。

  因累積以上數功,今川氏親便與其母北川殿還有諸重臣商議要對早雲進行賞賜。商議的結果是讓伊勢新九郎自行選擇駿河國內最富庶的一個郡作為酬謝。

  伊勢新九郎此時卻向氏親提出了以今川館城東方駿河與伊豆交界的興國寺城與周邊十二個鄉為賞賜。

  此一要求讓氏親與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興國寺城與周邊的十二鄉是駿河國內最貧瘠荒涼的土地,不是沼澤,就是溼地,整體收入頂多可養二百至二百五十個手下。興國寺城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一個臨時性的山寨還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