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五百三十八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


                 晨光初照,金色的陽光灑落在紫禁城的紅牆黃瓦上,熠熠生輝。

  今日的朝會不同以往,文武百官跟隨尹直和王越來到奉天門廣場的時候,前面的兩位大佬並沒有停留,而是繼續朝著前面的宮道繼續走去。

  “這是怎麼回事?”

  “咱們早朝地點改了?”

  “別問,咱們跟著走就是了!”

  ……

  一眾官員看到前面的大佬繼續朝前面而去,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但資歷深的官員顯得十分淡定地道。

  他們沿著這一條長長的宮道,連續穿過了三座大殿後,終於來到了一處開闊地帶。

  文武百官們知道自己已經進入核心區域,當即整理朝服,調整著笏板,準備以最好的面貌接受即將從乾清宮出現的皇帝。

  正當他們尋得位置站好,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愕不已。

  焦黑的門框,殘破的匾額,還有空氣中瀰漫的煙味,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裡最近發生了一場小型火災。

  “乾清門這是……”

  “燒了,是誰放的火?”

  “莫非這是雷火所為?”

  ……

  文武百官看到眼前被燒的乾清門,臉上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心裡亦是開始進行各種猜測。

  其實大火原因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天災,一種是人禍。

  “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位年老的官員顫抖著聲音問道,臉上寫滿了擔憂與不解。

  光祿寺卿李貳禮看著前面的重臣都沒有說話,顯得若有所思地輕聲猜測道:“難道是上蒼示警?”。

  “近些天的天空一直放睛,且清寧宮同樣失火,何來的上蒼示警一說?”內閣閣臣賈俊聽到了有關上蒼示警的言論,當即寒著臉反問道。

  如果此次是雷火引起的乾清門火災,那麼確實可以解釋為天子失德,而朱祐樘恐怕是要老老實實修德了。

  只是這場火災並不是雷火所致,而是一場人為的火災。

  “什麼?不是雷火?”

  “若真是雷火,又豈會如此湊巧燒了皇帝和太皇太后的寢宮?”

  “查,此次必須要徹查,務必要將意圖謀害陛下的逆徒揪出來!”

  ……

  在得知這場火竟然是人為後,在場的文武百官大為震怒,終於意識到這個事情甚至比雷火焚門還要嚴重,亦是紛紛表明自己的立場。

  更為關鍵的是,一旦弘治皇帝有什麼不測,那麼將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災難。

  雖然現在大明王朝蒸蒸日上,但這一切離不開那位中心人物,正是華夏千年難得一見的雄主朱祐樘。

  一旦朱祐樘有什麼三長兩短,雖然現在太子朱厚燁已經七歲,亦有諸多重臣在世,但發展的勢頭必定動盪。

  國內如火如荼的基建將很難繼續下去,畢竟沒有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坐鎮,且不說朝廷還會不會搞大基建。

  大明的貨幣和國債很大程度依賴於弘治皇帝的威望,沒有弘治皇帝的朝廷很難贏得國民的信任,而國債必定不會再出現搶購潮,而財政體系都將受到衝擊。

  另一方面,海外的擴張必定是戛然而止。

  以史為鑑,這是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最為喜歡做的事情。

  從防宗親到防外戚再到防宦官等,到了本朝連宰相都廢除了,而今弘治皇帝的海外擴張政策其實採用了唐朝的藩鎮割據方式。

  東海總督府和琉球總督府還好,畢竟兩個地方離大明十分的近,很多重要事情還得交由朝廷批示。

  只是美洲大陸跟大明隔著太平洋,往返一趟不僅耗時要一年,更是受洋流和風向的制約,所以他們擁有很強的自治權。

  即便是相同的制度,有的皇帝可以虎視天下,但有的皇帝只能出現八王之亂,亦或者像太宗那般打著靖難的旗號奪取皇位。

  現在汪直、鄭永、韓牛、徐世英和王震東五大總督幾乎等同於藩鎮,只是朱祐樘敢用這些人,但七歲的朱厚燁恐怕是要收權了。

  一旦海外的總督府失去朝廷的支持,那麼他們又憑什麼能夠稱霸四海,讓大明的旗幟插遍全世界呢?

  “可恨!”

  “如此大逆之道,人人得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