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華流年 作品

第二章 阿輝家事


  其實這麼說並不怎麼準確,這是黃家人的說法,他們一家人在寨子裡常常說阿輝忘恩負義,娶了媳婦忘了娘。這說法讓阿輝有些嗤之以鼻,因為完全忽略了家人們對阿輝真實態度,以及他和家人疏遠的真實情況。

  阿輝很清楚知道他和家裡人的關係,並不是結婚後才變得生疏起來,而是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一些端倪,在那個家裡阿輝並沒有得到家人的關注和在意,家裡的孩子多,父母親有些照顧不過來,自然有被邊緣化的孩子。

  而阿輝就是黃家被邊緣化的孩子,處於爹不疼娘不愛的狀況中,在渾渾噩噩中成長著,完全就是野蠻生長,如果這麼下去,他只怕一輩子都活在最底層。

  作為一個孩子的阿輝很早就知道自己不討父母親喜歡,屬於常常被遺忘的孩子,一直撿家裡人不要的東西。要不是實行義務教育,只怕他一輩子都是個文盲。

  阿輝屬於上學晚的孩子,要不是支教老師下來統計,發現還有一個孩子一直沒有上學,只怕他一直被家人遺忘,一直留在家裡幹活。其實這麼小的孩子就幹不了多少活,但家裡人寧可讓他幹活,也沒有想過讓他去唸書。

  那時候的阿輝又瘦又小,家人被逼著送他念書後更加不高興,明明是家長的錯,卻心裡責怪孩子讓他們丟臉,因此好幾天不給阿輝吃東西,好在阿輝從外面尋覓到一些食物才沒有餓死。

  第一次唸書後的阿輝就遇到一個好老師,這是一個來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師,他給阿輝打開一扇大門,讓他知道原來有這麼新鮮的東西,那一刻的阿輝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老師希望大家好好唸書,別人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但阿輝聽進去。

  很快老師就發現了好苗子——阿輝,這個老大年齡才出來讀書的孩子,出人意料會念書,很快就跳級,從全班最大的孩子變成同齡人。

  阿輝在有了新想法後就努力抓住機會學習,因為他很清楚自己還要在課後幹活,什麼打豬草、撿柴火,等等小事,沒有時間抽出時間來學習,只靠上課認真聽講,因此每一堂科都十分認真聽講。

  按說這種看著聰明伶俐,又知道幫著家裡人幹活的孩子會得到家長的喜歡,但阿輝依舊沒有得到自己家裡的人喜歡。

  父母早就習慣了自己的偏心,因此並沒有覺得自己做的不對,而兄弟姐妹們則無比痛恨別人家的孩子,顯得自己更加無用。

  在這種情況下阿輝更加感受到了無視,他有些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甚至還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的孩子,但他和兄弟姐妹的面容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相像之處,只不過他的五官算是兄弟姐妹最佳結合體,還帶了幾分優化。

  原來自己就是父母親的孩子,阿輝心裡小小失望一下,就更加願意學習,他可以從學習中得到一些快樂,讓他從偏心、冷漠中走出來。

  阿輝就這麼堅持下來,可以說他在學習上是後來者居上,反而是那些兄弟姐妹漸漸念不下去,紛紛離開了學校,下地的下地,出嫁的出嫁,就是最小的孩子都不願意唸書,寧可遊手好閒也不願意進校門。

  按說家裡只剩下讀書的獨苗苗——阿輝,家裡人應該會供著這個孩子唸書,想不到等著阿輝考上高中後,家裡人竟然不願意讓他接著唸書,反而讓他回家下地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