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華流年 作品

第四章 打掉牙齒和血咽


  很快他就否決自己的這種想法,時代變了,能夠和天驕一樣規則的墓葬在現代社會不可能出現,要知道當年的天驕可是雄霸歐亞大陸,在他的帶領下蒙古鐵騎直接打到多瑙河流域,去世後的天驕下葬時屬於密葬,據說埋葬的地方被很多馬匹踐踏變平,導致沒有人知道他最終葬在哪裡。

  即使他很喜歡阿羅,無端也對她的父親有好感,但也知道準岳父即使很優秀,也不可能達到這個高度,這一點還是很有自知之明。

  還有國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開始推行火葬,即使土葬還是在一段時間沒有被取消,但或者一直被宣傳中,大部分人都接受了火葬,因為也不可能出現馬匹們踏平後的墓葬,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而阿嬤自然不知道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就讓一旁的阿輝心裡出現了好多問題,她此刻神態有些悵然若失,眼神中有些飄忽。

  “我和阿羅爸爸是城裡的知青,從五湖四海而來,有幸在這裡相遇。”阿嬤終於開口說話,沒有廢話,開門見山地說:“那時候我還年輕,以為可以擺脫過去的束縛,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十分的意氣風發,以為自己一定會人定勝天。”

  說到這裡的阿嬤腦子裡出現了一個個過去的知友,也就是同為知青的年輕人,那時候的他們還年輕,有人是躊躇滿志,有人是硬著頭皮下鄉,多多少少帶著幾分迷茫。

  因為命運的關係相遇,作為知青相伴著走過好幾年,在這個集體中哭過笑過,甚至彼此還有過一些爭執,那時候看起來十分嚴重,過後再想起來卻發現自己已然忘記為什麼爭執起來。回想過去曾經有過的憤怒變得模糊起來,反而多了幾分風輕雲淡,要知道她最寶貴的青春,就奉獻給這片土地。

  想到這裡的阿嬤聲音變得有些輕微,但阿輝聽的很認真,自然聽清楚阿嬤的話,“我後來才知道在很多時候就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可等我知道時什麼都晚了,真的是物是人非,我身邊的人到最後死的死,走的走,大家各奔東西,去了天南海北,漸漸失去了聯繫。”

  說到這裡的阿嬤神態平靜,並沒有什麼不忿,這不是那種什麼都不知道的平靜,而是閱盡千帆後面對現實世界的平淡安靜,在阿嬤看來自己該失去的都失去了,什麼都無法挽回,也就只能直面所有的一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她都可以接受。

  因為她有些習慣了失去,丈夫在最後時刻猛地把她推出來,什麼都沒有來得及說就活生生在她的眼前消失,再也找尋不到,他的生命戛然而止,死在兩個人感情最濃烈時,只留下她一個人,後來多了女兒,偏偏女兒又出了問題,阿嬤真的是有些淡然,不然活不下去。

  “如今留在這片青山綠水的就只有兩個知青:我和我的丈夫,當年我們外出時遭遇了泥石流,是他寧可自己死也要我活著,最後就連屍體都沒有找出來,他的屍骨就在這裡。呵!人定勝天?怎麼可能?在很多時候人類面對天災根本無力反抗。”

  說到這裡的阿嬤終於露出來一絲的不甘和嘲諷,命運一次次奪走了她的親人,卻又留些一絲絲的希望,而她卻只能接受一切,總是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