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 作品

第151章 地方誌

  我說別擔心把頭,博物館算什麼,相比於民間文物的存量,博物館裡的就是九牛一毛!只要我們消息放出去開高價收,有的是人來給送!

  又聊了一會兒,把頭說:“嗯.....可以嘗試一下,正好這兩天有空,你去辦吧。”

  我說好,出來後正好碰到魚哥,他提著個大籃子剛回來。

  “魚哥,今天啥喜事兒啊,買這麼多菜,我看看,呦!還有排骨啊,這什麼?豬肝?”

  魚哥笑著說:“天冷了,中午我熬點排骨給大夥補補,豬肝是看著新鮮就買了。”

  “可惜,中午我估計回不來,記得晚上給我剩點兒啊,我自己回來熱熱吃。”

  魚哥笑著說沒問題。

  我去了複印店,打了幾百分廣告。

  印的廣告語都一樣,“現金高價收購家裡老書老縣誌”,底下有我電話號。

  花三百塊錢找了兩個人,我讓他們去貼廣告,重點放在老城區有住人的老房子周圍貼,這是一種守株待兔大海撈針似的辦法。

  中午我去了古玩市場,在一家店裡買了十多本老書縣誌,和老闆喝茶後成了朋友,他在本地圈子裡經營了幾十年認識的人多,通過他放話出去,說我高價收這類東西。

  每個城市都有地方誌,這東西分兩種,一種是由當時當官的人組織領導寫的,這個專業,涉及到農業,水利,建築,風水,美食等等。

  另一種應該叫“偏志”,這個就雜了。

  當時的什麼都寫,各種八卦故事,佳人才子,風水志怪,桃色新聞,奇聞異錄,寫的人都堅稱記錄的都是自己聽過的或見過的。

  這種古書當年很好收,現在不好收了。

  因為很多地方誌中,同時記載了很多“不知名古墓”的位置,盜墓的往往能從中分析到蛛絲馬跡,一夜暴富。

  正如我說的,只要肯出錢就有人給送,第一天我們就收到了幾十本地方誌,年代跨度從宋代到清代,很多書都爛的翻不起來,全是真的,這東西當年就沒造假的,不值錢。

  深夜,旅館房間內。

  “把頭,你看這段話。”

  把頭帶著老花鏡,拿過去看,這本地方誌名字叫“鼎立記事”,是元代一個叫禹生的人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