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盜墓筆記 作品

第7章 財迷的老張

  我聽的有些心動。

  我和把頭極少碰到遼墓和元墓。

  不是不想碰到,想啊,媽的我想死了,日思夜想。

  遼代墓中,常有陪葬銅錢和金器的習慣,像博物館的金面具就是。

  還有遼代的銅錢市面上出土的非常少,我們行裡有種說法叫“遼上八品,遼下八品。”

  上八品是八個不同年號的同錢,下八品是另外的八個年號。

  比如說“天顯錢,天贊錢,神冊錢等,”不比大齊通寶差多少,這種遼上八品看一眼都奢侈,把頭都沒見過。

  碰不到這種墓的主要原因,還是不好找,我在舉個例子,歷朝歷代,幾乎一大半皇陵都發現了,唯獨元帝陵發現甚少。

  據傳是蒙古人下葬之後有個習慣,他們會驅趕幾百匹馬甚至上千匹馬,來回踩踏一個地方,直至把活土踩踏成排列緊密的死土,地表上留的封土堆,也會被踏平,讓後人難覓蹤跡。

  再說,元墓也有可能出元青花,那更值錢。

  “考慮的怎麼樣了?”

  “就咱兩?”

  “不,加上我老婆,我們三個。”老張說。

  “這樣,要不我帶你去看看?不用出村,往那邊兒走,”他指了指身後方。

  我其實並未報多大希望,遼墓元墓哪有那麼容易找到。

  很快老張帶我到了地方,我到了後一看這裡的地形,眉頭直皺。

  這裡一面兒靠山,三面兒開闊,周圍看不到房子,正好是在一戶人家的菜地裡頭。

  種的都是蘿蔔,10月末氣溫開始逐漸由暖轉涼,康定這裡更是有晝夜溫差,所以剛長出來不久的蘿蔔苗都包了一層厚厚的保溫膜。

  這裡一點古墓的跡象都看不到,老張卻堅持讓我找找看,他還知道洛陽鏟,問我有沒有,讓我用洛陽鏟找。

  要是我用鏟子探這麼一大片菜地,最少得打幾十個探坑,若結果是沒墓,那人家剛長出來的蘿蔔苗全讓我糟蹋了,到時候留一地坑,還容易被發現。

  想了想,我快步跑回去,從我們的大包裡,拿了四根細銅管和一些工具過來。

  就像給汽車做四輪定位一樣。

  我想試試,在這一大片菜地裡做個古墓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