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愛情 作品

第220章 內卷(二)

 “這倒不是。”崔縣令嘆一聲:“教導女童讀書的,是臣的內人李氏。而且,學舍裡特意砌了一道牆,將男童女童讀書的地方分開。平日進出也是走兩個門,互不相通。”

 “為了保證孩童們的安全,臣還將衙役排班,每日都有兩個衙役來守著學舍。以免有宵小之輩亂闖。”

 “臣還特意親自寫了公告,令人宣讀,讓百姓們都知道學舍收女童。可來學舍讀書的女童,還是少之又少。”

 姜韶華淡淡接了話茬:“人心中的成見,就如高山,不易攀越。崔縣令已經做得很好了。不管有幾個女童來學舍,都開了一個好頭。”

 崔縣令被誇得俊臉發紅:“多謝郡主盛讚。”

 心裡卻暗暗振奮。

 在王府和蔡縣令那一番掏心置腹的長談,徹底打通了崔縣令的任督二脈。崔縣令回葉縣後,就開始著手建糧倉和學舍。尤其是這葉縣書院,更是花足了心思。

 可惜,百姓們目光短淺,連免費的書都不願讓閨女來讀。大多是覺得女子讀書沒用,不如留在家中。

 六七歲的女童,已經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能學著採桑葉喂蠶。再大一些,就能學繅絲織綢賺銀子了。

 這些,不必崔縣令細說,姜韶華也清楚。

 “郡主,我們進學舍瞧瞧吧!”盧琮最擅察言觀色,不失時機地進言:“臣從未見過女子書院,今日正好開一開眼界。”

 姜韶華笑著略一點頭。

 崔縣令特意從學舍門前經過,巴不得郡主入內仔細看看,忙在前領路。

 姜韶華先去了男童學舍。

 “來讀書的男童,最小的六歲,最大的十三歲。”崔縣令對一手建起的書院瞭如指掌,侃侃而談:“臣將他們按著年齡分成五個班,年幼的教得慢,也教得紮實。十二歲以上的,以認字為主。”

 盧舍人再次巧妙地接了話茬:“崔縣令這麼做,很是妥當。六七歲的孩童,可以慢慢調教,以後走科舉之路。十二三歲的少年郎,讀書科考就遲了,花個兩三年時間讀書認字,以後也能謀個好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