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十一章 小人嘴臉

  “哼,王主事,你不會是怕了一個海盜了吧,不過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人,他要是敢回,本官自會將其收拾了,要是害怕盜賊的威脅,咱們官府還能做什麼事情?”孫瑜說的義正言辭的。

  好像他是一個多麼正直的官員似的。

  要不是王繼貴是衙門中的老人,他現在就讓人將其趕出去。

  王繼貴沒有繼續勸說,他只是臨時留在孫瑜這裡協助處理洋人的這個案子,很快他就會回到府城去繼續坐自己的冷板凳。

  每天上班打卡,喝茶、看書,按月領取一份勉強可以養家餬口的俸祿,沒有任何人找他送外快,因為他的手中沒有實權。

  “鄭明,你還知道哪些匪徒的情況,全都一一報上來。”孫瑜吩咐道。

  鄭明為了活命,也不再顧忌,將他知道的同安籍的老鄉幾乎都給咬了出來。

  閩江口,陳得利看著前方的羅星塔,非常的激動。

  很多洋人的船員都稱這座塔為中國塔。

  它不是燈塔,但是卻在告訴遠航的遊子,他們到家了。

  陳得利一共帶出來三艘關船,船上裝滿了白糖、蘇木等琉球特有的商品,這些東西都是內地比較搶手的商品,到了港口找到牙人,很快就能夠銷售一空。

  這次陳得利選擇到福州,而不是廈門,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被廈門的洋人發現。

  另一方面是因為此時的福州府是東南第一大貿易港。

  這得益於福州作為省會的地位,以及閩江口的良好通行條件。

  最重要的是武夷山的紅茶通過水運,只要四天就能夠運到福州。

  而茶葉是此時滿清對外貿易的第一大商品。

  此時每年大概有30萬擔茶葉從這裡出口,佔到全國總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十。

  洋人喜歡紅茶,尤其以武夷山的紅茶為最。

  後世印度和錫蘭的紅茶就是英國人從閩省偷走的樹苗所繁育。

  船隊繼續向前移動,江面上的船隻越來越多。

  沒有人在意這幾艘關船,琉球每年都要到內地貿易,其實很多都是薩摩藩打著琉球國的幌子過來,所使用的也大都是這種船體寬大的關船。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鄭大人,等下還是您先帶幾個琉球人先下船,我這兩天眼皮子老是跳,總感覺心中發慌。”

  陳得利的膽子一直有些小。

  鄭源祖上雖然是漢人,但是在琉球生活了好幾代人,一看就不像是漢人。

  地方官府見了番邦的使節,為了表現出天朝大國的大度,一般都不會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