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二八六章 董瑾

那種換湯不換藥的革命並不是真正的革命。

華族的事業不可能依靠簡單的改良來獲得的。

董良沉吟了1下,手指敲打著桌面發出了“噠噠噠”的聲音,非常有韻律。

他想起了護衛軍離開雞籠時,百姓含淚食簞漿壺的情景。

民心可用,就算是現在東番百姓人手1把槍,也不會有人將搶對著護衛軍。

“可以,就這麼安排,每個縣的製造分局都建造1條燧發槍的生產線。另外,咱們工部內部也要加強技術革新,能夠做出技術上重大創新突破的工匠,我還是那句話,華族不吝嗇以爵位相賜。還有你們內部的提拔也是以技術人才優先,工部與其他各部不同,是靠手藝吃飯。”董良說道。

“元首放心,有屬下看著,工部1定能夠完成任務。”林本現在手下怎麼說也管理著上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製造局的工匠。

他早已經不是那個憨厚的匠人。

送走了林本,董良叫來了1位華族高層的新人,這個人也姓董。

他就是跟阿福1起回來的董瑾。

董瑾原本是噶瑪蘭廳的通判,是正兒8經的科舉出身,但是因為董家乃是寒門,董瑾好不容易才得了1個偏遠番廳通判的官職。

這樣的官職換做是其他人,人家都不屑於去做。

然而董瑾卻接了下來,他是1個有能力的人,在噶瑪蘭的時候做了很多實事,穩定了那裡的秩序。

“參見元首。”董瑾見到董良的時候沒有倚老賣老,而是非常恭敬地行禮,他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彬彬有禮的讀書人。

身穿長衫,下巴上的鬍鬚修長整齊,腦袋後的辮子已經剪掉,頭上帶著布冠。

“2叔,不必多禮,咱們是1家人。”董良還是按照族中的輩分去喊董瑾。

董良不喜歡宗族士紳對基層的掌控,但是他並不反對宗族情懷。

華族注重傳承和祖先崇拜,這本身就是以華族人的宗族情懷為基礎的。

董良所反對的只是有人利用宗族的權力去侵蝕政府的權力。

董良身邊可以依仗的親族不多,阿福算是1個,楊瑛瑛只能算半個,現在終於遇到1個士人出身的董瑾,董良肯定要用好。

即使不是因為董瑾本家身份,他這樣誠心投靠的滿清官員,董良也要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