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二九三章 英國人的謀劃

果不其然,當天晚上,包令就送來了“怡和洋行”百分之5的股份。兩人繼續就這個問題向下談。

“包令,你說這些野蠻的東方海盜會和我們談判嗎?”文翰還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董良他們。

“總督大人,所謂的談判,不過是利益的讓渡,我們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他們也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其實我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利益衝突。如果能夠將這兩個勢力扶持起來,也許可以將印度的模式複製到這裡。”

英國人征服印度地區所採取的策略就是分化瓦解、挑撥離間,等到各個勢力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英國人再將他們1個個給收拾了。

不過印度只是1個地理概念,這裡生活的人並沒有形成統1的文明與政權。

包令將中國比喻成印度,顯然是有失偏頗了。

不過這1點對文翰非常受用,因為文翰對中國的瞭解還不如包令,可以說1直以來,包令就是他的東方問題顧問。

假如他能夠開啟這個戰略,那麼其價值完全可以彌補這次在海峽之戰的損失。

這樣,即使他被國內叫回去了,也能夠獲得1個更好的結果。

文翰已經在想如何將包令的提議撰寫成1篇具有說服力的報告。

不過當務之急是如何與這些人開啟談判。

“包令,先生,我們與對方現在還處在戰爭狀態,他們剛剛佔領了鼓浪嶼,你覺得我們如何開啟談判。這樣的情況下,你覺得這些人會做出妥協嗎?”文翰道。

所謂的談判,提出的1方總是會被人看低,在接下來的討價還價中必然會處在弱勢的地位。

“我讓羅伯特先過去探探口風,畢竟他只是1個商人。”

包令竟然將自己的兒子給推出來了。

他也許是覺得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他的家族要想獲得東方的利益,就必須要付出1定的代價。

“羅伯特?好,不過1定要讓他注意安全。”文翰1臉關心地說道。

羅伯特是包令的兒子,“怡和洋行”的老闆,這家洋行的總部在廣州,不過在上海也有生意。

包令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商人的身份先與華族接觸,以商船自由通行作為談判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