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四六〇章 華族的基本盤

南圻地區的問題則更為複雜1些。在這裡天主教徒、洋人、占城人、安南人,各種勢力錯綜複雜。

“恩,平叔,你覺得派誰過去合適?”董良問道。

不過孫延平卻搖了搖頭道:“元首,軍中之事,臣不方便置喙,不過我想您心中已經有數,還有哪位將領可以放出去獨擋1面的?”

董良也搖頭笑了笑。

王素是時候放出去了,連袁衛都在江北組建了江北縱隊,他的資歷可是比袁衛還要低呢。

王素這次南下作戰表現也不錯,可圈可點。

現在王素部就駐紮在港島。不過隨著英國人退走,港島不需要再駐紮兩個支隊了。

那麼就將王素部調到安南組建北圻縱隊。以王素的性格,讓他去收降當地的華人山匪,還有當地的農民軍,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為什麼說王素比較合適,那是因為他的性子比較野,屬於那種粗放型的。

那些山匪、義軍就吃這1套。

“好吧,平叔,按照老規矩,你們暗部先派人去與那些義軍接觸,相信我們的條件是能夠打動他們的。”

北圻現在應該是安南最薄弱的1個環節,這裡的問題與滿清很多地方相同,那就是吏治崩壞,土地兼併嚴重。地方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導致洪災不斷。

天災人禍形成了惡性循環。而安南的官員與滿清的官員差不多,他們讀的都是儒家經典,考的也是8股文。

這些人處理問題的那1套辦法,遇到了天災人禍就沒有辦法應對。他們跟滿清的那些官員1樣,也就只能做做裱糊匠。

“元首,北圻那邊現在可都是饑民啊,您可要提前做好準備,咱們將那裡奪回來容易,要想守住並不容易啊。”

“哈哈,平叔,這個不難,你忘記,咱們不是剛剛佔領呂宋,咱們何不將兩邊的人做1個交換,移呂宋之民到安南,再移安南之民到呂宋。安南的百姓到了呂宋只能依靠咱們,反之亦然……”

董良這招真是妙,孫延平心中暗道,他知道這些人最後能夠活下來的不多。

董良將他們遷移過去肯定是當做炮灰使用,他知道呂宋縱隊在呂宋組織了不少僕從軍,都是呂宋原來的那些少數族裔部落。

董良1直嫌棄這些當地土著的數量太多,不方便華族今後向呂宋移民。

董良有1個計劃,他準備3年內在卡加延河谷建造5十座農場。

這裡暫時不會實行包產到戶,土地將用來建設農場,或者售賣給那些大戶使用,另外移民到當地的百姓也是分地到手,這樣便於吸引移民。

只有在華族本土才會實行包產到戶的均田制,這也是為了維持華族的基本盤。

董良覺得華族的基本盤應該是有地的農民和國屬工廠的工人。這些人以後將是華族主要的兵員。

他們之前要麼是佃農,要麼是長工、夥計,是那種底層被剝削者。

是華族讓他們翻身,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因此他們才是華族最堅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