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一一章 華族文明延續的奧秘

“不1樣,你來看地圖,你發現沒有,他們的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的,而咱們的3條大河是東西走向的。”

傅善祥以前從來沒有朝那個方向去想。

現在1看,還真是這樣。難道這是1種巧合嗎?

“可這有什麼關係呢?”傅善祥問道。

董良也只有1些不成熟的想法,不過他還是說了出來:“有關係,地球上的氣候條件主要受到緯度的影響。咱們的大河都是東西走向的,河兩邊的氣候條件非常相似,這就便於統1管理。因此你看我們華族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候大1統的狀態,華族內部在文化上也更加的統1。”

而那些南北分佈的河流兩岸,氣候條件都不同。最簡單的種植和收割糧食都要在不同的時間。

這就會對管理帶來1定的問題。在古代,國家的管理和治理能力都非常低下,就會出現大量的問題。

比如說管理混亂,比如說文化差異。最終的結果就是文明無法組成強有力的核心,最終被外族攻滅,或者是4分5裂。

傅善祥覺得董良說的非常有道理,如果再深入研究1下,可以寫成1本書了。

探索華夏文明的起源與發展,這樣的書似乎對華族也有很大的幫助。

“元首,湄公河是不是就是因為是南北走向,所以中南半島沒有誕生自己的文明。”

傅善祥舉1反3,董良躺在椅背上,抬著眼睛看向傅善祥,這個角度正好看到傅善祥的胸前1直到下巴。

清麗的臉龐讓人百看不厭,如同月亮1般的眼眸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這幾天1直在陪詩琳娜那個小太妹,董良有些冷落傅善祥了。

不過兩人在1起的時間還有很多。

“也許是這個原因,不過湄公河也是從我們華族發源出來的,這裡應該成為我們華族文明輸出的通道。終有1天,湄公河的兩岸要完全成為華族文明的1部分。不僅僅是這裡,還有北方的黑龍江流域。當兩條河流真正地納入華族文明之後。我們的文明就完成了第4次飛躍。”

第1次是華族文明統1整個黃河流域,第2次是拓展到長江流域,第3次是拓展到珠江流域。

這第4次便是拓展到瀾滄江和黑龍江流域。

也許還有第5次,也許是怒江(薩爾溫江)流域,也許是勒拿河,也許是葉尼塞河、也許是額爾齊斯河……

“元首,要是可以的話,我想將您的這個想法整理成書,其影響力1定不會弱於《告華族同胞書》,不過您要去選1個侍從室主任,先將侍從室的工作給接手了。”傅善祥道。

對於傅善祥來說只要能呆在董良身邊就好。

董良也不是非要傅善祥做侍從室主任。要不成立1個理論研究室也行。

“那還是先等等吧,我先物色1下。”董良1直堅持自己物色侍從室主任。

每1任侍從室主任都是他非常看重的人。

因為侍從室主任不僅僅是要協助董良的工作,也會得到很多的指導。

董良雖然在很多地方不是太擅長,但是他畢竟還是1個過來人。

光是見識就不是這些古人可以比的。

與傅善祥聊天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董良終於不再糾結這個大命題,而是將視線投向了下方的婆羅洲。

戰報6續彙總到董良的手中,然後婆羅洲的態勢就呈現在董良眼前的地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