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四二章 教育的均衡發展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學堂裡面不得不做專門的教育。

“報告元首,我叫孫杰,今年十歲了。”孫杰雖然有些緊張,還是朗聲回道。

“不錯,長得很壯實,平時不僅僅要好好學習,還要注意鍛鍊身體……”董良拍了1下孫杰的肩膀說道。

“是,元首。”孫杰興奮極了,元首竟然表揚自己了。

他身後的孩子們都投來羨慕的目光。

董良向後退了1步,與這些孩子們揮手。

國家是由國土和人結合而成的,每1個人都是國家的細胞,而國土和資源就是人體的血液和養分。

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手腳,有的是器官,有的是大腦。

每1個部分都必不可少,還要能夠及時地更新換代。

要是某1天身體的1個部分沒有新的細胞更換了。或者是新的細胞少於衰老的細胞,那麼說明這個人在老去。

國家也是這樣。

走過孩子的歡迎方陣,就是工人代表方陣。

董良看著這些孩子,再看看這些工人,心中想著確是廠區未來的發展。

這是1個帶有56十年代國有工廠色彩的大工業區。

如何讓這裡充滿活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今天帶來了不少地方上的財團,必須要允許私人經濟進入工廠區。

國屬工廠是基礎棟樑。私人工廠是填充物。

讓這些私人工廠將國屬工廠的活力給帶動起來。

再看看這些孩子,就是這些工廠的新細胞。

“老莫,馬尾現在有多少所技校?”

與歡迎的人群打過招呼之後,1行人向馬路邊的車站走去。董良1邊走1邊問莫永綱道。

教育必須要進行適當的分流。但是你不能讓技校畢業的孩子與大學堂畢業的孩子差距太大。

這樣的話技術教育以後就會越來越差,不僅僅招不到好的生源。

就連任教的師傅都會越來越懈怠。

“已經有8所技校。其中有4所是工廠開辦的,師資力量都是工廠來出。我覺得這種廠辦學校不錯,培養出來的學生要自己消化,他們在教的時候也會用心。”

技校如果包分配,就不1樣了。

後世1些包分配的大專錄取分數線都會比本科還高。

所以1個學校的好壞,關鍵還是看學生的出路如何。

董良點頭道:“技校和大學堂同樣重要,只是1個注重實踐,1個注重理論,但是也不能分得那麼清楚。技校的師生也要懂1些理論,大學堂的師生同樣要懂操作。”

董良1直非常重視教育。他早就開始思考如何建立1個健康的教育體系。

健康的教育體系就要多元化。

不能大家都向大學堂去擠,都想去做官,做科學家、做醫生、做老師。

那麼誰去做工人。如果整個社會都覺得打螺絲的低人1等。那麼這個行業肯定會越來越沒落。

就連做這1行的人也不會想著如何將其做好。因為他們心裡會想:反正我乾的事情是低端的,為什麼還要花心思去想著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