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四三章 徐壽

廠房的大門口還有十名守衛。

這些士兵可不是因為元首過來才臨時過來守衛的。

他們原本就是這裡的守衛。

因為這間巨大的車間是電力實驗室。

眾人走了進去,頓時感到眼前1亮。

牆壁上的燈非常古怪,用透明的玻璃罩罩起來。但是卻沒有留出風口。

這是……

“大家看到牆壁上的這些燈就是電燈。通電之後,玻璃罩裡面的燈絲就會被瞬間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因此散發出光芒。”

莫永綱非常熟悉現在的場景,他總是在合適的時候給出解釋。

“老莫,咱們這燈,現在可以用多久?”

電燈的技術含量其實不高。

愛迪生失敗了那麼多次,是因為他不知道合適的材料。

但是董良是知道的,因此華族製造電燈泡少走了很多彎路。

“回元首,已經可以使用兩百個時辰,距離我們的目標還有1定的距離。”

董良點了點頭,除了燈絲的材料問題,玻璃罩的氣密性也非常重要。

如何將玻璃罩中的空氣盡可能的抽乾淨,確實是1個難題。

兩百時辰,其實已經勉強可以用了。

“先在你們工廠區試用吧,你們自己造的東西自己用,有什麼問題也好及時發現。”

這項發明1直都沒有批准使用,莫永綱心裡很著急。現在元首終於開口了,莫永綱也鬆了1口氣。

就在這時,1個濃眉大眼的中年男子出現在董良的視線中。

“元首,這位是徐壽徐先生。”莫永綱趕緊介紹道。

“徐先生是我們電力實驗室的骨幹研究員,理論基礎很好,動手能力也非常強。”

“徐壽,可是徐雪村?”董良驚訝地問道。

這個時候那個濃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也是1臉驚訝地拱手道:“徐壽參見元首,在下確實字雪村,乃是江蘇無錫北鄉人。元首如何知道在下?”

董良自然是認識這位近代魯班。

“你可是有1個朋友叫華蘅芳?他也在這裡嗎?”董良問道。

“回元首,華老弟在學堂任教。”徐壽心中驚訝,但是面上還是不緊不慢地回答道。

他少年時期家貧,長輩希望他讀書科舉。

但是讀8股文顯然不能解決他家中貧困的現狀,只會越讀越窮。

後來徐壽1邊做些生意,1邊攻讀經世致用之學。

第1次鴉片戰爭之後,很多洋人湧入了上海。

徐壽在向上海販米的過程中接觸到了1些洋人翻譯過來的科技書籍,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些。

他原本動手能力就很強。無錫不僅僅是魚米之鄉,手工業也非常發達。

當地有很多能工巧匠,徐壽喜歡觀察人家修理器械,很快自己就能獨立修理很多東西,以至於遠近聞名。

接觸了洋人的科技書籍之後,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啟發。

原本會做但是講不出道理的東西,現在可以用1些概念解釋出來了。

他有1個朋友叫華蘅芳,比他小十5歲,兩人經常在1起探討學問。

華蘅芳擅長理論,尤其擅長數學,對徐壽的幫助很大。

徐壽覺得學習科學必須要注意將理論跟實踐相結合。

兩人後來結伴前往上海學習科學知識。正是在這裡,兩人決定加入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