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九二章 舊官僚中的精英

在戰俘營的這段時間,曾國藩看了很多書,主要都是華族自己的書以及翻譯過來的洋人書籍。

他曾經讀書破萬卷,古人的書都牢記於心。

正是這些書培養起了他的世界觀。

但是在戰俘營看到的華族書籍,讓他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1樣的認識。

聰明人1般都擅長思考。

曾國藩想明白了。為什麼華族能夠擊敗大清,能夠擊敗太平軍。

因為華族是1個更加高效、更加先進的組織。

就像是人力織布機在效率上無法超過蒸汽機驅動的機械織布機。

那麼華族的組織制度究竟先進在什麼地方呢?這是曾國藩1直想不明白的地方。

華族的官員從哪裡來?肯定也是那些讀過的人。而大清通過科舉已經網羅了讀書人中的精英。

同樣的人,先進在什麼地方呢?

直到前不久,他終於寫了投降書,從戰俘營釋放了出來。

他的家人也都回來了,不過家裡多餘的土地被分了,宅子也只保留了1部分。

他家的田地和多餘的宅子都是在土改之後分給村裡那些曾氏宗族的人。

大家對曾家不再像往日那般敬畏,但是曾國藩回鄉之後依然受人尊重。

他現在沒有任何職務,無官1身輕,沒事兒就到處轉悠,甚至下田去打理分給自家的農田。

他的長子曾紀澤已經十6歲,也被他帶著下地幹活。

這段田園生活,他接觸到了華族的基層政權架構。

在農村地區最底層的是生產大隊,在城裡面有坊市裡弄。

生產大隊長1般都是村裡面的普通農家漢子,要懂農時,能夠服眾。

對出身有些要求,原本是地主的人無法擔任大隊長。

1個大隊可能是原本1個村子,也可能是半個,基本上由1百戶人家組成1個大隊。

要是山裡面那種居住得比較分散的村子,則可能分成若干的小隊進行管理。

這種制度,讓曾國藩看到了1點8旗的影子。

將所有百姓以軍事化單位進行編組。

再配合上每個村的民兵隊,這算是全民皆兵啊。

這樣的制度,在軍事上自然不會弱。

只要執行得好,那麼華族就有源源不斷的兵源。

曾國藩辦過湘軍,他知道徵兵最好從老實巴交的農民子弟中招募。

這些人首先是聽話,其後,有1些想要改變現狀的農民子弟只能通過當兵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部分兵在軍中的積極性非常高。1支軍隊中有老實聽話,聽從命令的。有積極上進,頭腦機靈的,這樣1支軍隊就不會1團死水,就會爆發出無窮的活力和戰鬥力。

不過護衛軍必須要保證能夠控制這些人,要不然生產隊長和民兵隊長也可能變成地頭蛇、惡霸,新的士紳階層。

曾國藩跑到大隊部與生產隊長和民兵隊長聊天。

生產隊長也姓曾,名叫曾大牛。原本是曾國藩家的佃農,種了1輩子田,確實是1把好手。人也厚道、老實。

他是那種在路邊撿到1文錢都要還給人家的那種人。

曾大牛告訴曾國藩,自己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督促大家按照農時播種、施肥,到了交公糧的時候帶著大家1起去交。

他的上級是鄉鎮公所。

華族在每個縣有公署,下設若干個鄉鎮公所。

每個鄉鎮公所有十幾2十個生產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