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二三章 大遷移計劃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火山,讓這座島嶼上的土地異常的肥沃,加上充沛的降雨,讓這座島嶼非常適合農業發展。

  董良手中拿著阮知芳遞交上來的一份報告。

  一旁的張孝達小聲道:“阮總督的計劃太大了,實施起來有些困難,但是這對於我們華族來說確實是一件大好事。漢唐對西域移民實邊,古人尚且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董良思考了一下說道:“工程量大的話,可以慢慢搞。整個爪哇島上有上百萬土著,咱們自己的船還要運送移民,暫時空不出多少,但是近海的小船多的是。可以先將這些人運送到左近的帝汶島,然後再想辦法。”

  張孝達的眼前一亮,對啊,元首這個法子實行起來要簡單多了。

  而且帝汶島上原本也有土著,這些土著過去了之後,雙方之間必然要發生衝突,衝突就能夠使人口減少。

  到時候,華族不需要揹負滅絕人口的罵名。

  而富饒的爪哇島也不需要潛藏著種族矛盾。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一個爪哇島安排個上百萬移民,沒有絲毫問題,哪怕他們在島上繁衍幾百年,土地的產出都足夠他們使用。

  “元首,其實還可以送一部分人到東華王那裡,您忘了,東華王之前來信,希望能夠多給他們一些人口,他們那裡就一兩萬人,連最基本的勞動力都沒有。聽說以前荷蘭人就會從南洋島嶼運送土著到蘇里南,想必那些土著是可以適應蘇里南的環境的。”

  張孝達跟著董良後面的時間長了,思維方式跟董良越加的相像。

  “這樣的話,其實就不需要咱們去運作了,可以讓阮知芳將犯法之土人交由商船運送至東華,然後讓商人去跟卓浪商量好運送價格。”

  這就成了官商結合,販賣土著了。只是在此過程中,官府沒有得到錢,只是節省了運輸的成本。完全就可以看做一種商業行為,就跟那些洋人當初販賣華工一般。

  爪哇府三寶壟城。

  阮知芳帶著一幫蘭芳的官員,正在視察城外的農業開發情況。

  “總督大人,按照移民局的文件,我們爪哇府的本土移民,每人授田三十畝。每家上限為兩百畝。現在第一批移民一共一千二百戶,三千五百人,全部安置下來。”

  阮知芳的馬車行駛在一條田間土路上,兩邊的農田阡陌交通,一望無際。

  “灌溉的問題要幫移民解決好。”

  那官員點頭道:“嗯,三寶河的水流充足,我們在河邊建立了泵站,水抽到一條總渠中,然後輸送到一條條支渠。總共的灌溉面積可以達到五十萬畝,現在開墾的農田只不過區區九萬畝,足夠使用了。”

  阮知芳點了點頭,他提出的大遷移計劃已經引起了爭議。

  但是以阮知芳對元首性格的揣摩,他一定會喜歡這個計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