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上朝 作品

第 36 章 趙老漢的春天


“二老有空也來家裡耍,老三媳婦經常唸叨你們呢。”趙大山點頭,隨即看了一旁的趙五和趙豐,倆小子忙對孫婆子道:“謝謝孫姥姥。”

“好,好。”孫婆子笑得一臉褶子,很是羨慕趙家人會生孩子,瞧這小一輩的男娃一個賽一個敦實,長大隨便拎出一個都能頂立門戶。

一路送出村,直到再看不見人影,老兩口才匆匆往家裡趕。

孫家兩兄弟早已換了身乾淨衣裳,孫婆子在屋裡就把錢給了孫老二,老兩口只叮囑了句:“別心疼錢,鹽價若真漲了,能多買些就多買些。咱家有存糧,省著能吃一兩年,主要還是鹽,這日日都要吃,實在缺不得。”

孫大哥點頭,他們連午飯都顧不上吃,揹著揹簍急匆匆朝鎮上趕。



午時從落石村出來,走了整整兩個時辰的山路才回到晚霞村。

村裡這幾日家家戶戶都忙著去山裡挖地窖,家中有漢子的倒也不妨事兒,一日挖個倆時辰差不多了。像李嫂子這種死了男人帶著兩個兒子的寡婦,要麼自個進山挖,要麼就只能等村裡人都忙活完了,相熟的人家幫忙一起挖。

李嫂子是個逞強性子,輕易不求人,一大早就帶著大小蘿蔔進山挖地窖,連午食都是在山裡隨便啃兩口餅子應付,挖了整整一日才下山。

趙大山他們剛到家,母子三人扛著鋤頭從他們屋後那條小路下來,李嫂子走在前面,大蘿蔔走在中間,小蘿蔔叼著根狗尾巴草慢吞吞走在最後,兄弟倆造得一個比一個埋汰。

看見他們兄妹,李嫂子笑著打招呼:“小寶,大山,二田,你們從鎮上回來啦?”


他們兄妹去鎮上的事村裡人都知曉,畢竟昨晚沒回來呢,村裡是藏不住秘密的。好些人都在私下嘀咕老趙家的人最近不是去府城就是去縣城,還有說他們在外頭賺了大錢,聽著叫人忍不住發笑。

李嫂子很是感激在她昏迷不醒的時候老趙家的人對他們一家的幫助,她醒來後聽大蘿蔔說過,當初若不是王嬸兒幫她爭取到窩棚,大小蘿蔔人連個睡覺的地兒都搶不到,後來村裡吃大鍋飯,也是小五他們帶著她兩個兒子去吃的,她一直記得老趙家的恩情。

“李嫂子,大蘿蔔小蘿蔔,你們去山裡玩兒啦?”趙小寶看見李嫂子,像只小蝴蝶一樣撲過去,還把藏起來的飴糖分給兄弟倆吃。

小蘿蔔貪嘴,伸手就想接下,被大蘿蔔一巴掌抽在手背上,疼得連忙縮了回去。

“小寶姑,我不要。”小蘿蔔揹著手,吸溜著鼻涕說。

“我還有呢。”趙小寶費勁兒把飴糖扯成兩半,不由分說塞給兄弟倆,“一人一塊,小蘿蔔不準吃大蘿蔔的。吃吧,給你就吃,要聽小寶姑的話。”

大蘿蔔抬頭看向阿孃,見她笑著點頭,這才敢伸手接下:“謝謝小寶姑。”說完遞了一塊給弟弟,自己那塊攥在手心裡沒吃。

“大蘿蔔自己吃,不要留給小蘿蔔,他有。”趙小寶拍了拍他沾滿泥土的髒衣裳。

大蘿蔔是個聽話的孩子,第一聽孃的話,第二聽小寶姑的話,聞言二話不說把糖塞嘴裡,衝她齜出口大牙憨笑。

“李嫂子,明日你先別進山,村裡要開會,有事要說。”趙大山站在院子裡對她道。

李嫂子也不問為啥,只點頭應道:“好,我曉得了。”

說罷,母子三人扛著鋤頭慢悠悠回了家。

趙小寶在半路就醒了,在大哥的囑咐下,她把粗鹽糧食藥材棉花紅糖點心都拿了一些出來,四個揹簍裝得滿滿當當,王氏這會兒正在堂屋裡清點貨物。

趙喜他們被拘在屋裡認字算術,聽見聲兒,拉著小夫子王金魚就往外頭跑,一群娃子圍著點心打轉。趙小寶從娘手裡接過一包棗泥糕,她站在屋簷下,院子裡排了一串娃子,她叫到名字的就上前領一塊。

新侄兒王金魚是第一個被叫到的,這是小寶姑不可言說的短暫偏心:“金魚侄兒!”

賀瑾瑜長這麼大就沒有經歷過這種事兒,以前家中婢女把點心端到他面前,他連看都不看一眼,如今竟是非常自覺地跟隨喜兒他們排起了隊。想不排都不行,顯得不合群,喜兒也拽著不讓他跑。

他上前兩步


仰視站的比他高的小姑,面頰微紅,輕聲應道:“瑾,金魚在。”

“金魚最近很聽話,比喜兒聽話,小姑先給你點心吃。”趙小寶揚起小下巴誇了一句,示意他伸手。

王金魚只能伸出右手,他小寶小姑立馬往他白淨的手心裡放了一塊在他眼中略顯粗糙的棗泥糕。

“好啦。”趙小寶對他笑了笑,揮手示意他可以走開了。然後看向排在他身後的趙喜,繼續小寶姑大點兵,“下一個,最近不聽話的喜兒。”

“小姑,我咋不聽話啦?”趙喜屁顛顛擠到她面前,主動伸出髒兮兮的小手,討好地衝她笑,“我最聽小姑話了。”

“也要聽爹孃的話,不準吵吵鬧騰。”趙小寶叉腰教育了一會兒,才往他手頭放了塊棗泥糕。

“下一個,不認真認字的阿登。”



王氏在堂屋和三個兒媳拾掇麵粉,見此一個個輕笑搖頭。

朱氏已經聽男人私下說還買了半扇豬肉,這個不好拿出來,於是扭頭輕聲問王氏:“娘,豬肉咋整?是燻出來還是就放在木屋裡?”

今年他們沒養豬,也是被年初那場地動嚇著了,當時村裡好些雞鴨不是被砸死就是趁亂跑沒了影。還有兩家沒殺年豬,他們和隔壁村的周屠夫約定好年後來收豬,給的價錢要高百十文,結果地動時豬衝破圍欄直接跑了,也不知是跑進了深山還是咋,事後到處找都沒找著。

不止他們,村裡好些人家今年都沒養豬。

“家裡還有不少臘肉,那半扇就先這麼放著吧。”王氏想了想說道,主要是這個時節也不好燻臘肉,反正東西放在木屋裡不會壞,小寶喜歡吃新鮮的肉,偶爾可以給她割一刀炒個肉末下粥吃。

朱氏點頭,大山他們揹回來的粗麵不到百斤,她之前聽他和娘說銀子都用完了,整整七十兩呢,指定還有不少放在木屋裡。

羅氏特意把紅糖點心和藥酒藥粉分出來,她有點迷信,不太喜歡糧食和藥材放在一起,感覺不吉利:“娘,這些放主屋嗎?”

王氏看了看,藥酒和藥粉只有一瓶,風寒等藥貼著標籤,她雖然不識字,但各種藥都打了記號,這是一個笨方法,但對老百姓管用。醫館也擔心不識字的百姓吃錯了藥,每次都會再三叮囑每一種記號治什麼,他們家是平安醫館的老顧客了,王氏自然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