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823章 離京

    朝堂上可謂是涇渭分明,如呂夷簡之流的大行其道,另外也有些支持范仲淹與葉安的,當然這些人則是站在了王曾這一邊。

    王曾與呂夷簡之間的兩黨之爭逐漸出現,即便是晏殊也選擇了王曾的陣營,在葉安看來眼下的黨爭是劉娥一手培養起來的。

    並且這樣的黨爭還會在朝中持續很多年,甚至一直持續到大宋的滅亡。

    黨爭向來是漢家朝堂上的“傳統技能”因為政見,私德,甚至是喜好不同,黨爭很容易形成,但只要不涉及主要矛盾,那黨爭的激烈程度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雙方之間還有最後一層底線,儒學中的自我道德約束。

    這是宋代文人非常執著的存在,即是老辣如呂夷簡,不擇手段如夏竦者,也從來沒做過詆譭他人,甚至謀人性命之事,相較於明朝的黨爭,大宋黨爭算是最為溫和的了。

    但當雙方之間的利益衝突涉及到根本的時候,也會爆發激烈的黨爭,比如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黨爭。

    現在雖然還未曾初現,但葉安之前對茶榷新法的改革失敗便是最好的證明,葉安的茶榷新法幾乎做到了平衡各方利益的程度,但對於東南茶場的四大茶商來說,少賺就是賠了!

    於是葉安被既得利益者們群起而攻之,茶榷新法再好也頂不住壓力瞬間被摧毀,這只是葉安的一次試探,但也從中發現了改革阻力的強大。

    黨爭為何會出現?因為這是打敗保守的唯一方法,人家拉幫結派之下,你沒有自己的力量如何與之抗爭。

    葉安因為一開始的定位就沒辦法結黨,所以果斷投子認輸。

    歷史上高明的帝王從來都不畏懼黨爭,而是擅長利用黨爭,平衡各方之間的利益,但他們幾乎都被自己的聰明給衝昏了頭腦。

    不是所有的後世之君都有這份高空走鋼絲的手段,不是任何君王都能依靠高超的御下之道左右黨爭以達到平衡力量的目的。

    玩砸了地皇帝大有人在,甚至有被臣子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