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七章 河西的“政治秀”









所以在戰爭抵達時唯有大宋是個問題,湟州雖然在範子淵的治理下成為河西的東方門戶,但宋軍多以步卒為主,擅長的不是遊牧民族的騎兵作戰方式,而是漢家王朝傳統的步兵推進,攻城掠奪戰法。








這才是對河西最大的威脅,大宋在戰前必定會打出平定叛亂,討伐不臣的口號,並且還會有相當不錯的檄文發出。








畢竟“黃河清,聖人出”這個口號已經打破了漢家王朝對地方勢力所能容忍的極限。








老趙家自始至終不願承認的便是得國不正,因此所有的祥瑞,好名頭,讖言都必須以歌頌老趙家的正統性為基礎。








河西出了“聖人”,這讓老趙家的面子往哪裡放?








趙禎能容忍河西的商業超過東京汴梁,能夠容忍河西的強大成為割據一方的存在,因為這些都能起到牽制党項的作用。








但他不能容忍的偏偏是最虛無縹緲的“名望”二字。








葉安如果成河西的“聖人”,那東京城中他這位“聖人”又是什麼?








“聖人”二字在大宋一來表示先賢,先聖;二來便表示“皇后”“皇太后”,但若是向前推,在唐時,“聖人”二字可是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代表了天下之主的帝王。








所以趙禎決不允許葉安的頭上頂著“聖人”的名頭,也決不允許他以“聖人”之名統治河西。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葉安一旦成為河西上下所尊的“聖人”,那便等同於造反稱帝,趙禎如何能善罷甘休?








可惜的是,葉安早已成為河西的土皇帝,他的那套政治體系和框架,甚至他所謀劃至今的道路,註定使得河西百姓與官員離不開他。








成為河西的領導者乃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樣與大宋反目也將成為河西獨立的必然政治秀。








河西一直是屬於大宋的,這一點上就連河西的官員們也不得不承認,但與大宋一戰卻是在每個河西人心中認定的事實,只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