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663章 “好官”的標準

    在稍顯顛簸的牛車中,葉安道出了實情,也讓範子淵猛然驚醒,在這殘酷的結果面前,一切指天畫地的保證都顯得蒼白無力。

    “那該如何?總不能任由農人們不種吧?咱們可是定下推廣之策的,先從這些農人開始,逐漸延伸到莊子,若是夏收的時候數量太少,出現在市面上的土豆和地瓜不足,根本就無法讓人相信這兩樣東西的高產啊!”

    範子淵的擔心不無道理,同樣也是葉安的擔心,只不過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進一步誘導,畢竟農人們把自己的土地看作天,把土地當作了一切。

    大宋的百姓包括很多,但農人卻專指擁有土地的自耕農,他們與佃戶不同,是大宋繳稅的基礎所在,現在的環境還算好些,政局穩定,自耕農的數量依舊佔據了大宋的絕大多數,土地兼併雖然已經開始出現不斷上升的苗頭,但並沒有到達逼死人的程度。

    只不過葉安自己清楚,再過個一二十年,等小皇帝趙禎壯年的時候,大宋四處的農民起義便會揭竿而起。

    這個看似繁花似錦,繁榮空前的王朝,也是歷朝歷代中農民起義最多的王朝。

    以一國養一城終究不是妥善之法…………

    小半個月的時間裡,葉安與範子淵親自巡查東京城的四周,跑遍了最靠近東京城的一圈自耕農們的土地,採集土樣,勘察墒情,與農人交談,甚至留宿農人之家,與農人徹夜詳談。

    一時間司農寺的良種推廣初具成效,但更多的還是葉安與範子淵的大名在農人間互相傳頌,倆個能同農人在村頭樹下侃大山的司農寺少卿很是少見,倆個能留宿農家與農人把酒言歡的司農寺少卿更是少見。

    很快,兩人的事蹟就成了東京城百姓口中傳唱的異類,士人覺得這兩貨簡直是丟臉至極,禮不下庶人的規矩也忘了!但百姓們卻覺得這兩位是毫無架子的好官。

    一句“好官”雖然樸素簡單,但卻是百姓給予官員的最高評價,葉安與範子淵很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