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22章 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罷了……”

~~

楊國忠原是想借李峴這把刀來砍一砍安祿山,沒想到才一揮刀,刀便已經摺斷了。

他有些懊惱,但出了興慶宮之後,轉念一想,認為這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李峴早晚也要成為他的政敵,先除掉也是一樣的。

這便是一種樂觀的心態。

於是,他第一時間招過金吾衛將領,吩咐道:“你們去搜查李峴府,把楊光翽給我找出來。”

“喏。”

整件事由此顯得有些荒唐。

李峴不久前才得了楊國忠的授意搜了安祿山宅,轉眼間楊國忠又搜了他的宅院。

“找到了!”

一間地窖上方的石板被推開,顯出了通往黑暗處的臺階,一個憔悴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榻前啃著胡餅,顯得極為可憐。

“是他,楊光翽……”

楊光翽沒想到這麼快就迎來了重見天日的一天,他被關了太久,整個人都像是退化了一般,不知道怎麼說話,連走路都不太會。

但等他被帶到楊國忠面前,他非常迅速地恢復了以前的靈敏。

“右相!下官以為再也見不到右相了!”

楊光翽激動地撲上前,想抱著楊國忠的腿痛哭,卻被楊國忠一腳踹開。

“廢物,你出賣我了沒有?給了李峴多少我的罪證。”

“沒有,根本沒有。”楊光翽在地上翻過身,又爬上前,道:“李峴從來就沒向下官打聽過右相的事。”

“哈?”楊國忠冷笑,根本不相信這句話,道:“他不打聽我,暗中保留著你這條賤命做什麼?”

楊光翽語氣神秘了起來,小聲道:“右相,下官打聽到一樁秘事啊。”

“說。”

事實上,李峴雖然留著楊光翽,卻沒有完全相信其所言,暗中也在查三庶人案后皇孫李倩之事,漸漸認為楊光翽的口供沒那麼重要。

此時楊光翽眼珠轉動了兩下,卻認為自己不能含糊其詞,一定要展示出自己的價值才可以。

“右相,下官在石嶺關發現……薛白就是廢太子之子,皇孫李倩。”

“說什麼?”楊國忠感到太過離譜,整張臉都皺了起來。

楊光翽遂添油加醋地把故事說了。

“這些年薛白之所以做什麼都順遂,正是因為他背後有廢太子瑛的勢力一直在暗中助他。不僅是王忠嗣,李峴也是他們的人……”

楊國忠原本是不相信的,但楊光翽說得有鼻子有眼,再加上其確實是被李峴扣下了,終究還是產生了疑惑。

“他真是皇孫不成?”

“右相,薛白所作所為,所圖不小啊。”楊光翽繼續扇風點火。

楊國忠難得顯得有些遲滯,問道:“你說他圖什麼?”

“以前下官還當他是要扶持慶王為儲,如今看來,他只怕是……”

“這般上進?!”

楊國忠輕呼了一聲,再回想與薛白相識以來,每每見他流露出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眼神,恍然大悟。

那麼,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該怎麼辦?

此時便揭穿薛白嗎?不,原本大家是聯手對付安祿山的,那般一來便少了個朋友,多了個敵人,還是與貴妃先商議為好。

……

由此,楊光翽便被暫留在右相府中。

而李峴則被貶為零陵太守。

~~

數日後,連綿的雨水浸壞莊稼的消息愈發沒有官員敢在朝堂上提。

因為接連就此事上奏的京兆尹李峴已經被聖人貶官了。

但楊國忠堵得住朝堂上的悠悠眾口,卻堵不住民間的消息。商賈們是耳目最靈通的,確定關中明年必然缺糧,於是開始大屯糧食。如此一來,長安糧價頓時飛漲。

東、西市排起了長隊,百姓們滿臉苦意地拿出血汗錢來買糧,還有更多人買不到糧,很快開始懷念起李峴來。這位京兆尹上任時日雖短,卻多有惠民之舉措,更兼敢於仗義執言。

“想使米粟賤,莫過追李峴。”

長安城到處都能聽到這樣的歌謠。楊國忠走馬往興慶宮時聽了,十分不悅,暗罵不已,自己為國事辛苦操勞,這些百姓卻不領情。

他當然不可能把這些事告訴聖人,以免掃了聖人的興。

這已是五月中旬,楊貴妃的生日快要到了,今次楊國忠就是為了宴會的準備而來的。

宮中正在排練歌舞,李隆基特地重編了《霓裳舞衣曲》,讓一百名舞伎表演。

楊國忠到時,李隆基正在臺上,他正好先見了楊玉環。

“貴妃,生辰宴的流程已安排妥了,請貴妃過目。”

“不看,又老了一歲,有甚意思?”楊玉環懶洋洋的,“若非聖人興致高,我才懶得又設宴席。”

單獨說話的機會並不多,楊國忠直接開口道:“我近來得到一個消息,是關於薛白的。”

“哦?”

楊玉環來了興趣,偏過頭,一雙明眸轉動,示意楊國忠繼續說下去。

在楊光翽被帶出來之時,那秘密就註定要流傳開來了,楊國忠無非是早些讓楊玉環知曉罷了。

“薛白其實就是……”

“咚!”

宮城牆那邊傳來了鼓聲,打斷了楊國忠的低語。

楊玉環轉頭看去,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她入宮這麼久以來,還從未在白天聽到宮城城頭上擊鼓,登聞鼓也敲不到這裡來啊。

“咚!”

鼓聲又急又響,打斷了臺上正在排的舞。

“出了何事?!”

伴著這渾厚而帶著些不悅的聲音,李隆基從容下了臺,看向匆匆向這邊奔來的宦官。

“陛下!陛下……”

那宦官已跑得滿頭大汗,聲音驚恐,結合著鼓響,給人一種心慌的感覺。好不容易,他趴到李隆基面前,直接跪倒,渾身都在顫抖。

“陛下!反了,反了……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傳檄天下,奉命清君側……已殺到孟津渡,兵逼東都!”

宮鼓已經停了,舞臺上下卻是一片寂靜。

無比信任安祿山的李隆基並沒有顯得很驚訝,他就是站在夕陽裡,努力想要挺直身板,但還是無可奈何地佝僂下去。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