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168章 心有思




    靖海侯嚇一跳,拿了自己的帖子去太醫院,請太醫診治。



    太醫有點本事,沒開難嚥的藥方,而是用了雞膽加白糖,兩天服完一隻雞膽。



    膽汁有鎮靜之用,安哥兒咳得沒那麼厲害了,但嬰幼兒的病最難看,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只能慢慢看著。



    榮二奶奶忙著照看孩子,自然顧不得別的,程丹若一下清淨許多。



    倒是謝玄英,頗為惦念孩子:“安哥兒不會有事吧?”



    “雞膽治百日咳是有效的。”競爭歸競爭,人命歸人命,程丹若認真回答,“最怕的是咳狠了,一時緩不過來,導致嘔吐窒息。”



    謝玄英點了點頭,卻說:“你不要插嘴此事。”



    程丹若道:“放心。”



    靖海侯嫡孫的危險性,和皇帝的孩子一樣高,是她不到危機時刻,絕不會沾手的病患。



    她的主要心力,還是放在實驗上。



    鐵架臺是最早完工的,隨後,新的蒸餾瓶和試管到了。



    她試了一次,沒裂,於是立馬開始第二次實驗。



    大蒜搗碎,放入蒸餾瓶中,加熱、冷卻,過程與蒸餾酒精一樣。



    數個時辰後,提取到兩試管的濃縮液。



    她用木塞密封,陰涼保存。



    接著,取出培養皿,分離細菌。因為沒有更為成熟的辦法,她只能從幾個不同的地方取樣,塗抹,然後用無比粗糙的顯微



    鏡觀察。



    大蒜素對桿菌的抑制效果很好,比如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百日咳桿菌。



    所以,她就肉眼挑長得圓柱狀的細菌。



    這過程極其費眼,她看了一下午,眼睛都是花的,終於找出了貌似的細菌。



    當然了,為穩妥起見,其他細菌也都打算試試。



    培養皿已經到了,羊角做成的半透明圓盒,放室內看不清,放光下能看見裡面的情況。



    足矣。



    程丹若找來一張宣紙,剪成小碎片,浸染大蒜素。



    隨後,用鑷子夾起,小心翼翼地放在塗抹了細菌的培養皿上,密封保存。



    成敗與否,就在十二小時以後。



    這一晚,程丹若根本睡不著,翻來覆去一整夜。



    結果早晨起來,天灰濛濛的,見不著太陽。



    她立在門口了會兒呆,勉強控制住不安的心情,去正院請安。



    回來後,飛快衝進實驗室,查看實驗成果。



    1號培養皿,採集的桿菌,沒有放任何東西,細菌生長了一些。



    2號培養皿,依舊是桿菌,紙片浸的是蒸餾水,細菌長得很好。



    3號培養皿,不知名細菌a,紙片浸了大蒜素,細菌長了少許。



    4號培養皿,不知名細菌b,大蒜素,細菌長得奇奇怪怪的。



    5號……程丹若拆的時候,心跳如雷,結婚都沒這麼緊張過,手微微顫抖,差點把盒子摔了。



    空白。



    5號培養皿,塗抹了桿菌,紙片浸泡大蒜素。而現在,羊角盒裡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明顯的細菌存在。



    程丹若深吸口氣。



    又吸口氣。



    她捂住了嘴巴,怕自己換氣過度,慢慢吐出肺部的二氧化碳。



    鉛灰色的雲層厚厚地壓在天際,但她的心情比盛夏的陽光還要明媚,心臟“咚咚咚”跳動,耳畔嗡嗡作響,完全不敢相信就這麼簡單。



    成功了?



    是,蒸餾是很容易,古代的蒸餾都很常見了,這很正常。



    大蒜素提取又不需要任何添加劑,失敗才不合常理。



    但……成功了?



    就這樣成功了?



    她做出了一瓶抗生素?天然的抗生素,那也是抗生素啊!



    按照記憶中的歷史,1928年,人類才會現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也就是眾人所熟知的青黴素。194o年,青黴素才正式問世。



    程丹若深吸口氣,努力忍耐,卻無法抑制內心的澎湃。



    艱澀的酸意於胸膛翻滾,突破咽喉,漫過鼻腔,抵達淚腺。



    一滴眼淚沁出了眼角。



    *



    16世紀中後期,程丹若成功提取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大蒜素。雖然製備方式在現在看來十分簡陋,但在當時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華夏醫學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