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597. 好時代 有過曙光(《戲說夏史》,後人……

《戲說夏史》




天熙三年,楊嶠病逝了。




在最後的幾年中,他飽受病痛折磨,足部潰爛,身形消瘦,無法正常起居。然而即便如此,他依舊不肯輕易鬆開手中的權力。




為維護自己的權威,他剷除異己,打壓其他黨派,下獄、貶謫、革職皆有,為全國推行新政,不顧地方差異,導致一些地區民怨沸騰,農民日子難過,甚至銀價一路高漲,谷賤銀貴。




更嚴重的則是一手培育出了聲勢浩大的楊黨,給程謝後期整頓吏治帶來了不小的阻礙。




但要我說,楊嶠的行事風格雖然有待商榷,可他在世宗末年穩固朝政,後期堅決推廣賦稅改革,大大增加的財政收入,總得來說,是一名能臣。




楊黨與其說是楊黨,不如說是保守黨。




他們曾勇於進取,也逐漸被時代所淘汰,歷史的車輪就是這樣無情,你不可能永遠是正確進步的一部分人。




哪怕是程丹若,她在執政後期也逐漸趨於無力,沒能打破封建王朝的壁壘,始終困在君權的樊籠之下。




可他們所做出的改變是有意義的,沒有努力向前邁的每一小步,也就沒有現代社會。




就好像楊嶠去世後,薛聰接任了首輔之位。




他做了三年,從歷史的維度看,似乎沒什麼了不起的動作,一切平平無奇,以至於常年被人忽略。




可仔細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天熙三年有一場大洪澇,戶部和工部留下了大量賑災的文獻,詳細記錄了這個國家在賑災方面的努力。




天熙四年,朝鮮歸順,俯首稱臣,日本徹底退回了彈丸之地。




天熙五年,就在薛聰致仕歸鄉前三月,黃河堤壩修築完成。




或許,他的才能並不出眾,但至少將內閣平穩地交託給了謝玄英。




天熙五年八月,謝玄英出任內閣首輔,彼時,次輔是蔡子義,閣臣為趙為潛和孔廉之。




蔡、趙都是楊黨的中堅,孔廉之有屬於他的地方鄉黨,雙方勢均力敵。論理,他們應該無法經營多年的程謝夫妻抗衡。




但此時,程丹若與江南黨的裂隙越來越大。




雙方曾經聯盟,是因為對方身上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程丹若需要支持,以便坐穩位置,江南黨需要中樞照拂,方便快速恢復元氣。




可再緊密的聯盟,也會因為利益而產生分歧。




江南黨的訴求,無非是更多的官位,更高的官職,更多的話語權。這和楊黨的利益完全相同,他們希望程謝效仿楊奇山,打壓異己,扶持自己人。




但程丹若顯然有自己的規劃。




她用人不限籍貫,無論是西南還是東北,只要是可用之人,哪怕與她的立場全然相反,也願意破格提拔。




這無疑招致江南黨派的不滿。




雙方的間隙越來越大,逐漸難以彌合。等到晏子真的逝世,雙方的紐帶破裂,江南黨至此分裂成了兩大派。




一派是地域性的江南黨人,他們吸納江浙籍的官員,團結一致,在稅收、海貿、農桑等事務上爭取,為家鄉謀利。




另一派是因理念追隨謝玄英的人,他們信奉心學,研讀純真學說,試圖沿著王陽明的道路,尋找真正能夠救世治國的道路。




前期,這些人員以江南人為多,雙方鬧掰後,吸納了其他籍貫的有志之士。因為崇尚推陳出新,多有改革弊病之語,被稱為新純黨,也叫新純真派。




不過,必須聲明的是,雖然分以派別,彼此之間卻並非你死我活的鬥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