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597. 好時代 有過曙光(《戲說夏史》,後人……





說到底,程丹若執掌寶璽,謝玄英為內閣首輔,他們夫妻內外聯合,已然把持朝政,江南黨怎麼和他們鬥呢?人家只要願意,大可以不提拔他們,轉而與其他人合作。




雙方的矛盾並不激烈,只是合作不再緊密,時有摩擦。




程丹若真正的敵人,是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




夏朝立國一百多年,一代代君王,一屆屆的官吏,他們在複雜的公務中總結出了默契,哪怕人員迭代,這些“經驗”卻沉澱了下來,不斷往下傳遞,積累成根深蒂固的弊病。




夏朝中後期,吏治最大的問題就是貪腐。




火耗和淋尖踢斛已經成為潛規則,不,幾乎已經成了明面上的規則。老百姓早就忘記沒有這些剝削的日子,他們默認要多交一筆錢,而官員們也默認這是一份屬於他們的收入。




這無疑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




試想想,原本讀書人寒窗苦讀,得中進士,想的是為民請命,匡扶社稷,可現實卻告訴他們,你們錯了,當官的規矩就是剝削百姓。




都說久居鮑魚之肆,不聞其臭,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每天要吃喝拉撒,養父母妻兒,工資不能正常生活之際,很難談兩袖清風。




就算真的有個別人堅持自我,沒有同流合汙,那麼,等待他的是光明前途,還是同僚的排擠?




大家都拿,你不拿,就你清高?同僚願意有這樣的同事嗎?上司願意有這樣無暇的下屬嗎?下屬願意有這樣苛刻的上司嗎?




古代社會是人情社會,也是人治國度,得不到大眾的認可,寸步難行。




我想,程丹若應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沒有選擇直接查處貪腐。




人太多了,查不過來,殺了一批還有一批。




她的做法不算高潔,卻很實際。




首先,官員貪腐的一大原因,是工資太低,養不起家小。




她設立養廉銀,將原本歸屬於“潛規則”的火耗歸公,再統一分配,按照官職給予津貼。




這是應有之義,時代在變化,通貨在膨脹,公務員的工資一百多年了還是開國時的標準,本來就不合理。提升工資後,以縣令為例,每年的合法收入就從幾十兩銀子變成近千兩,足以養活妻小,過上較為優渥的生活。




而且,按照她定的標準,越是等級低的官員,所領的津貼項目越多,充分保障中低層官員的正常收益。




與此同時,隨著當官年限的增長,官員還能領“歲銀”,這就相當於按照工齡再給部分補貼。




這部分津貼計算非常複雜,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養廉銀的表格看一下,可以說在當時,她提出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工資改革計劃。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養廉銀本來就是火耗,只是從潛規則過了明路,這有什麼好吹的?




其實,這就是破窗效應。




當你養不起家,不得不拿火耗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貪汙了。既然開始貪了,後面其他地方的灰色收入,拿起來好像也沒那麼難。




底線一旦跨過,墮落得總是特別快,想剎車都剎不住。




可火耗成為津貼,你有了不菲的收入,又沒有貪汙,其他可貪可不貪的錢,是不是就會猶豫一下了呢?




大家都是讀聖賢書長大的,良心在關鍵時刻,能不能成為一腳剎車?




飯都吃不飽的時候,人們會偷竊,可吃飽喝足,開著奧迪寶馬的時候,是不是不一定要開法拉利保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