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因滴血認親而衝動無比的他


  滴血認親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滴血認親這一說法一直被奉為圭皋,少人懷疑。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是缺乏科學性的。但由於古時候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很多人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這在那個落後的時代仍不失為有些作用的辦法。但也有不少人因為這種方法做出了衝動的蠢事,還有些人因此蒙受冤屈。說起應用滴血認親幹出衝動事的第一人,當屬南朝時期梁武帝的兒子蕭綜。

  豫章王蕭綜[南朝·梁](公元480年~~~?)[一說公元502年左右]——公元528年),是梁武帝蕭衍的次子,母親為吳淑媛。這位吳淑媛原本是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的寵妃,因為容貌出眾,又能歌善舞,因此,在蕭衍滅南齊時,便將其收入宮中。可奇怪的是,這位吳淑媛竟然在跟了蕭衍僅僅七個月時,便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蕭綜。因為屬於比較早的早產,所以,皇宮中人們對此議論紛紛,都傳說蕭綜不是梁武帝的骨血而是前朝蕭寶卷的親兒子。但蕭衍對此卻並沒有懷疑,也沒有歧視這個兒子,封蕭綜為王,還讓他做了將軍。樂文小說網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吳淑媛逐漸年增色衰,慢慢失寵,由此,她對蕭衍漸生怨恨之情。終於,在兒子逐漸長大後,她找機會向兒子說出了關於其早產的事,她說:“我本是齊宮的嬪妃,為當今皇上所迫,才苟活至今,服侍當今皇上才七個月,就生下了你……你是齊王的兒子,不是當今皇上的骨肉,怎能比得上其他皇子。從前,我見你年幼無知,沒有把真相告訴你。現在你長大了,知道真相也就算了,這樣才能長保富貴。你切記母言,千萬不要把母親告訴你的實情洩漏出去。不然的話,別說保不住富貴,就是我們母子的性命也要丟掉!”蕭綜聞言,情急難禁,與母親抱頭痛哭。